多宝鱼养殖成本能低于15元?
671
切换pc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014-2015年大菱鲆低迷价格,留给养殖者许多反思:如何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影响成本的因素究竟有哪些?这个鱼到底该如何安全养殖?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养殖者。

在2013~2015年推广七好17369黄金养殖模式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及与养殖者的交流探讨,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要选择性价比高的饲料,降低成本;二是要科学管理,提前预防疾病,提高成活率;三是合理操作,减少对鱼生长的不利影响;四是给鱼创造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 

下面我们以绥中地区张老板的实例,与养殖朋友分享我们的经验。

张老板的困惑与问题

2014年7月底,我们第一次接触张老板。他共养殖大菱鲆20万尾,当时正在高温期,水温19℃,鱼病频发,难以控制,技术人员只能保证全年80%的养殖成活率;平均计算每尾鱼(1.2-1.3斤)的养殖成本在20元以上。

张老板向我们提出两点疑问:一是如何减少鱼病,提高成活率?二是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于是,我们察看了养殖车间的管理情况,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大量投喂鲜杂鱼(沙里钻平均价格2.2元/斤),同一批鱼大鱼小鱼分化明显,老头鱼多;二是每天推池子,严重浪费水,对鱼体伤害大,疾病易传染;三是鱼池充氧效果差,风机管道配比不合理,风量、风压不足,直接导致溶解氧低;四是大面积鱼病爆发,频繁用药;五是工人管理操作不当,死鱼未能及时捞出,死鱼处理方式不当,消毒意识差。

17369模式提供降成本提效益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向张老板介绍17369养殖模式,并提出了五条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是减少投喂鲜杂鱼,全程改用七好大菱鲆全价配合饲料,并按17369标准投喂,减少老头鱼数量。鲜杂鱼不但饵料系数高直接导致饲料成本高,而且在高温期易引发鱼病。

二是改变现有推池子方式,改为倒池子,每月倒一次,对鱼池彻底消毒,从根本上控制鱼病的传染、扩散,减少对鱼体的伤害,同时将推池子浪费的那部分水用在长流水上从而改善鱼池环境,保持环境稳定。

三是改造风机管道,提高溶解氧,降低合理养殖密度。

四是定期停食药浴,做好预防工作,不要等鱼得病再去治病。

五是对工人进行培训,要求规范操作:定时定量投喂,规范死鱼记录处理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的消毒意识,定期规范消毒。

具体操作方法
    
张老板同意了我们的方案后,我们按照七好17369黄金模式规范制定了更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是饲料对比。办法是同一个棚同一个人同一批鱼分两个池子、两种饲料同时对比投喂。 通过一个月时间对比,张老板确定全程使用七好饲料,可以获得更好的生长性能。获得信心后,他将库存鲜杂鱼全部卖掉,清空了冷库。

二是换水清池方式。改推池子为倒池子,制作2.0、2.5鸭嘴,24小时常流水,保证了鱼池内环境的稳定。每天定时(投喂完饲料两小时)排水,防止粪便、残饵长时间积累产生细菌和有害气体。

三是改造供氧条件。改造风机管道,合理布局风机位置,加长支气管,减少软管布局。改用增氧效果更好的纳米管,从而将溶解氧提高到7.5mg/L(19℃水温)。间接改善了鱼的体质状态,提高了鱼的摄食量,从而降低了饵料系数,提高了生长速度。

四是定期疾病预防。每周日全棚鱼停食药浴,一般使用甲醛、双氧水、二氧化氯等常用消毒剂对水体消毒。每周三对鱼棚过道、池壁、投喂工具、消毒工具经行清洗消毒。对日常摄氏状态不佳、连续两天以上死鱼的鱼池,先进行观察分析,确定原因后再用药,不乱用药,不加量用药。

五是规范操作,勤消毒。进车间必须更换水靴,消毒后方可进入。捞死鱼不得进入池子,每捞完一个池子,必须经过消毒才可捞下一个池子。有突发性大量死亡或连续两天以上死鱼的池子应做好记录,及时汇报。规定每天早4点半准时开灯,5点准时投喂,驯化鱼类形成条件反射,无事不得随意开灯。投喂完饲料后将饲料盆洗干净,连同推车,个人工具等置于阳光下暴晒,达到消毒杀菌作用。

张老板:按17369操作,每斤鱼平均成本最高不超过15元

2014年10月份,他又进苗8万尾,成活率达高到99%以上。鱼长势快,活力好,大小均匀。

张老板说:按照17369的规范进行养殖生产,平均每尾鱼成本最高不超过15元。现在张老板对七好饲料非常认可,对大菱鲆养殖更有信心了。

说了这么多,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养殖者能降低养殖成本,把鱼养好。低价时代还将持续,您是继续固守成规还是尝试新的养殖模式?全程颗粒饲料终将取代鲜鱼!不信,你可以试试!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