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池塘养殖夏季水质管理技术
606
切换pc版

  ■山东省烟台市水产研究所 徐惠章 黄华 史文凯 王晓飞
    山东省烟台市海洋捕捞增殖管理站 周广军/文图

  入夏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增加,刺参养殖池塘的水温、盐度、溶氧等理化因子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常超出刺参的适宜范围,而此时大多成参已进入夏眠期,基本停止摄食与生长,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下降,极易因水环境恶化而诱发疾病甚至死亡。根据多年的科研与生产经验,笔者认为,保证池养刺参安全度夏的关键是要搞好池塘的水质管理。

  一、度夏前的准备

  1.池塘修整
  主要是平整池底,修整池边、池角。为方便池内水体交换,池塘修整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从进水口到排水口池底要有一定坡度,二是池底面不能低于海水低潮线。另外还要检修排淡设施,主要包括修整活动闸板、排淡沟、排淡管道等,以防汛期雨水倒灌,保证及时排除池内因降雨带来的淡水。

  2.清淤消毒
  池底是刺参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地质状况,是改善池塘生态环境的基础。入汛前要彻底清除池底和参礁上的残饵、粪便、丝状藻及其它杂物。养殖3年以上的池塘必须进行彻底清整消毒。方法是:捡净刺参后铲除淤泥、杂物,将池底翻耕曝晒,必要的话还要回添新沙,然后加水至淹没参礁,每亩施50~100千克生石灰或10~20千克漂白粉消毒(二者不能同时使用),待药性消失后加水泡池1~2次。

  3.水质培育
  水质培育的目标:一是促进有益微生物、底栖硅藻及有益浮游微藻的繁殖,为刺参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池水保持一定的肥度还可使刺参免遭强光直射,并防止大型藻类过度繁殖;二是调节水体的微生态平衡,提高池水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施用肥料和微生态制剂的方法进行水质培育。将泡池水放掉后加水至淹没参礁,然后往池内施肥。可用无机肥、发酵的有机肥或近年来上市的水产养殖专用高效复合肥。可将肥料兑水后直接泼洒,也可将肥料装入网袋,挂在进水口处,随水流将肥料施入池内。施肥同时投光合细菌、枯草芽胞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参苗投放前水色呈浅茶褐色或浅黄绿色,达到“肥”、“活”、“嫩”、“爽”的感观标准,透明度一般控制在50~80厘米。

  二、科学换水

  换水是改善水质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加入新鲜海水,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代谢废物的浓度,调节盐度与酸碱度,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改善池水生物组成结构,为一部分未进入夏眠的小规格刺参提供饵料。

  1.加大换水量。夏季的养参池塘,在保证水温、盐度等因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自然纳水条件的有潮就应进水,无自然纳潮条件也要坚持每天机械进水,日换水量要达到20%以上,保持1.5~2米的较高水位,以减少光照和高温对池水的影响。但若遇连续数日阴天无风天气,也可适当降低水水位,以利于池水上下对流,防止池底缺氧。

  2.要有拦污设施。池塘进水口设40~60目过滤网,海边抽水口附近也要设两道拦污网或浮筏,防止自然海区的杂物、敌害生物及油污等进入池塘。 

  3.换水前注观察海区和池内的水质情况。若海水受污染或出现赤潮等不良水质情况切勿进水,尤其要注意暴雨过后在不明外海水质情况不能盲目进水;另外,池塘水质状况较好可适当少换水,池塘水质恶化可进加大换水量;还要注意纳水时尽量避开潮头水和潮尾水。

  4.采用边加水边排水的方法换水,这样可使池水处于微流状态,有利于溶解氧的扩散,防止池底和池角局部缺氧。

  5.防止雨水倒灌、及时排除池内淡水。一是降雨前先将原池水排掉约1/3后立即加到最高水位;二是经常检查池塘周围是否有陆地雨水进入池塘的通道,防止大量雨水进入池塘;三是强降雨时及时打开排淡闸板和排淡管道将表层低盐度水从上部溢出,保证池水上下层盐度基本一致,防止因上下层水比重不同造成的池水分层,使上层富氧水不能能过垂直对流传到底层,导致池底缺氧及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

  三、及时增氧

  正常情况下通过日常换水的方法可基本保证池水溶氧量,但夏季常因天气闷热、气压低、降雨频等原因,海水的自然溶氧量下降,单靠正常换水已不能有效保证池水溶氧,还要采取以下增氧措施。

  1.机械增氧。有增氧机和微孔增氧设备的池要及时开机增氧。开机时间一般选在夜间或凌晨,该时段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间,此时开机除起增氧作用外,还可降低水温。另外,强降雨排淡后也要开机,此时开机主要是为了加大池水上下层交换力度,防止池水分层。

  2.化学增氧。严重缺氧时还可投化学增氧剂救急。

  3.人工增氧。无机械增氧设备的也可人工摇小舢板船搅动池水,尽量使池水充分活动起来。池水溶解氧要保持在5mg/l以上,即使在暴雨后的短时间内底层水溶解氧也不能低于3mg/l。

  四、水质调节

  夏季温度高、阴雨天多,是一年中池塘水质最不稳定的时期,除通过换水、增氧等方法改善水质外,还要依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调节水质。

  1. 施生石灰 
  正常情况下每半月施一次生石灰,池内有害生物大量繁殖或雨后池水pH值下降时,要立即施用。用量是每亩施20~30千克。生石灰可杀灭有害生物,消除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中和池水和底泥中的有机酸,调节pH值。但要注意施生石灰时一定要辗碎并加水溶化后快速均匀泼洒,以免堆积在池底伤害刺参。

  2.施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可抑制水中致病菌的繁殖,调节池水微生态平衡,还可提高刺参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3.控制盐度
  除采取上述的防止雨水倒灌与及时排淡方法防止盐度降低外,小型池塘可在雨后投高盐度卤水或饱和食盐水缓解盐度下降,有条件的地方可打盐度适宜的深井水,利用井水调节盐度。池水盐度要保持在26‰以上,即使在暴雨后短时间内也不应低于20‰。

  五、采取降温措施

  成体参在水温超过21℃时便逐渐进入夏眠状态,超过28℃生命活动就不正常,超过30℃则会出现死亡。除了如上所述的通过加大换水量和保持高水位等常规措施降低水温外,还可采取以下降温措施。

  1.加注深井水,有条件的可打盐度适宜的深井,利用地下凉水降温。

  2.架设防晒网,在池顶设防晒网后可减少阳光照射强度,使池水温度降低2oC左右。

  3.尽量在夜间或凌晨进水。

  4.小型池可加冰块降温。

  六、控制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

  1.大型藻类。池内保持适量的大型藻可固定底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并能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还可遮光降温、改善刺参的栖息环境,是刺参夏眠期良好的隐蔽场所。但若过度繁殖会占据池内大部分养殖空间,挤占刺参的栖息地,有些丝状藻还会将刺参缠住致其窒息死亡,并且会因大量吸收无机盐而使池水过于清瘦,影响底栖硅藻的生长,枯死腐烂后还会增加池塘有机污染,恶化底质环境。故应将其控制在一定规模。主要防范措施就是如上所述提前培肥池水,防止其大量繁殖。一旦大量繁殖要及时杀灭,传统办法是施用生石灰和草木灰。选择晴天中午,按每亩20~30kg的用量,将生石灰粉均匀泼洒在藻类集中处的池水表面,在强碱和高温的作用下,可杀灭大部分藻体。或每亩投20~30 kg草木灰,均匀覆盖在水藻上面,一周后大多会下沉死亡。这两种方法无毒副作用,并且草木灰可肥水、生石灰可改善水质,但使用麻烦。近年上市的化学除草剂,具有方便、高效等优点,但高温期使用常会对刺参造成伤害,故应慎用。无论使用何法,藻类杀死后要立即捞出并大换水,然后投放水质和地质改良剂,迅速修复池塘生态环境。

  2.有害微藻。高温期池水常会因微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在池角或池塘下风头漂浮一层蓝绿色膜,主要由蓝藻、绿藻等形成;另一种在水面下,呈浅红褐色带状或云雾状,多由甲藻大量繁殖形成。这些微藻死亡后会消耗大量氧气,有些甲藻还会产生赤潮毒素,导致水质恶化。可在“水华”聚集处,可按每亩20~30kg的用量泼洒生石灰杀灭。也可选用对刺参刺激较小的杀藻药进行处理,但用后都要及时施水质改良剂改良水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