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多态壳吸管虫病症状及防治技术介绍
461
切换pc版

  摘自《科学养鱼》2005.10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进行南美白对虾的沿海咸水与半咸水养殖、内陆地区淡水养殖,形成多种养殖模式,使该虾诸多生产性能优势得到充分凸显,业已成为该县渔业结构调整的亮点项目。随着养殖南美白对虾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常见病危害性加大,新病相继出现,本文简述多态壳吸管虫寄生南美白对虾、并产生病态反应的这一新发现病例,并将应急治疗技术与结果报道如下:

  一、流行情况

  2004年6月中旬,海安县老坝港海涂垦区25亩的虾池,放养南美白对虾苗100万尾。

  虾苗入池时再经短期淡化后直接放养,第8天开始投喂专用南美白对虾饲料,养殖至第65天即8月22日,虾池平均水深1.3米,池水盐度为2.5‰,PH7.8,使用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制的比色测试盒测试氨氮与亚硝酸盐,分别为1毫克/升、0.5毫克/升。南美白对虾的规格在120——140尾/千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虾的活动有持续异常现象,傍晚前后虾的群集活动区域向近岸浅水区位移,随后部分虾啄边。黎明前后虾浮头时间提前与拖长,部分虾在日出1.5小时后仍不下沉,且虾食料量逐渐减少,经换注新水、开启增氧机、施用EM菌后,虾的异常现象一直延续。几天后啄边虾鳃区顔色加深,略呈浅黄色,池边也开始有少量死虾,刚死虾也有相同症状,离水且症状不甚明显,尤其是虾死亡时间过长,虾体发红后很难看到这一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死虾数量与日俱增,后经海安县水生动物门诊部实验室诊断,通过剖检、鳃片水浸片、病理组织检查等,确诊为多态壳吸管虫病,在12.5×10显微镜下,多态壳吸管虫(Acinetapolymorpha  sp.n.)的寄生量为+++,独缩虫(Carchesium)的寄生量为+。

  二、病原性分析

  据所查资料,国内由于多态壳吸管虫寄生引起虾病的报道很少,仅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有过一病例报道,尔后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一直未曾收集到。为确定其病原性,并排除病原的偶然性,反复随机取样,进行现场诊断和实验室复检,多批次检验结果均表明,感染率为100%,此虫的寄生量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且经全池泼洒杀虫剂应急治疗后,鳃部多态壳吸管虫、独缩虫被驱杀,虾浮头现象逐渐减轻至消失,几天后停止死虾,且饲料的投喂量很快恢复到发病前的投喂量,由此排除南美白对虾黄头病毒病的可能性,确定此次病例为多态壳吸管虫病。属于纤毛动物门、动片纲、吸管目、壳吸管科的多态壳吸管虫,其虫体形态变化很大,充分伸展的个体正面观呈倒钟罩形。外被透明的壳,前端左右两侧角上各有一束透明的吸管,吸管末端膨大成球形。侧面观略呈橄榄形,两端较尖。壳的后端往往收缩变形,因而使虫体呈四方形、僧帽形等多种形状。壳的后端有一条很短的柄,但多数虫体的柄不明显。虫体的细胞质呈淡黄色。此虫由内出芽生殖。诊断时剪取一点鳃丝或附肢或刮取体表附着物,做成水浸片,在低倍镜下就可看到,在高倍镜下容易确诊。

  三、病症特点

  多态壳吸管虫寄生在南美白对虾的鳃和附肢上,是常见的共栖原虫,寄生数量很少时,无明显的致病性。寄生数量很多时,病虾的鳃、体表和附肢上都布满了虫体。因虫体本身呈黄色,所以病情严重的对虾,全身都呈黄色,每天有部分虾死亡。

  四、应急治疗技术与效果

  1、  治疗方案
  第1天全池泼洒杀虫剂——嘉虫清,以驱杀多态壳吸管虫,每亩1米深用药250克。先将药物用凉水泡湿,用开水冲溶1小时后加足量水稀释全池遍洒。
  第2天全池泼洒二氧化氯,预防继发性感染。每亩用药200克。
  第3天开始内服人参醇、配糖体、核苷类、有机锗等多种复合物的药饵,增强虾体质,
  每千克饲料混药3克,连喂5天。
  第10天全池泼洒有益微生物制剂,每亩用EM 活水素400克,按1/10的比例对糖,加适量水,充分搅拌后充气2——4小时,然后加水稀释至含菌浓度为1亿个/毫升全池泼洒。
  加强水质管理,巩固治疗效果。根据南美白对虾对水质的要求,水色保持黄绿色,注意加深池水,水深稳定在1.6米以上。适当延长增氧机的开启时间,曝气、增氧,以改善与保持良好水质。

  2、治疗效果
  全池泼洒杀虫剂36小时后虾的异常现象减弱,48小时后再次取样镜检,几乎检不到虫体,虾死亡量大减,摄食速度加快,96小时后虾停止死亡,取食量已达发病前的最大值,南美白对虾多态壳吸管虫病得到控制。

  五、讨论与小结

  南美白对虾是目前虾类养殖中的优秀虾种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群众欢迎,此次海涂垦区池塘低盐度养殖南美白对虾,多个虾池发生多态壳吸管虫病,且发生于养殖生产的中后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以往文献报道的对虾壳吸管虫病严重,理应引起同类水域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者的关注。壳吸管虫是固着类寄生虫,它对虾体的损害可以是由于大量虫体的寄生,使虾行动迟缓、取食困难,重者停止发育和蜕皮,诱发鳃组织变性,出现闭塞、阻滞性缺氧等,最后使虾体质消瘦衰竭死亡。因此此病例纯属突如其来,无现成防治技术参照,选用现有驱杀原虫确切疗效的药物杀虫,达到根治目的,更经济药物的筛选以及虫体附生对虾体表组织有无病理变化及炎症性反应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

      
  作者:江苏海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梅广海  谢德友  曹榕  范秀芬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