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南美白对虾疾病的内在因子
336
切换pc版

诱发对虾疾病的内在因子

所谓内在因子,是指对虾本身的生理行为、免疫机制、体质状况等方面。
对虾的蜕壳行为引发的疾病
 
对虾蜕壳是一种生理行为,中国对虾从无节幼体发育到仔虾要蜕12次壳,每蜕一次壳,就变态一次,而每次变态又常是育苗能否顺利的关键。中国对虾从仔虾到幼虾约需蜕壳50次,每蜕一次壳,对虾的体长就产生一次飞跃的生长,如果不蜕壳,对虾就无法生长,对虾蜕壳除了与生长变态有关外,还是一种防御功能。甲壳是对虾防御病原体入侵的天然屏障,并且通过蜕壳将附着于体表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得以清除,这也是虾体自洁的一种手段。但是,正是因为对虾蜕壳这一生理行为,为病原体的侵袭提供了可乘之机。对虾蜕壳行为完成的虽然很快,但是,在刹那间消耗巨大体能的同时,也降低了防御病原体入侵的自卫能力,如果此时环境里有足够病原体存在,蜕壳的虾是首先受感染者。而蜕壳的虾最容易被正常虾所残食,所以又最容易成为疾病的传播者。
 
为什么一些虾塘各方面环境条件及管理措施基本相同,但是面对同样的异常情况出现时,如,同时进了同样多的同一水源水,同时受到暴雨袭击等等,然而有的虾塘发病了,有的虾塘能安然无恙?这很可能是发病的虾塘,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正值对虾在量蜕壳时,所以就更容易受到感染而发病。还有一种分析,当这异常情况出现时,事实上就是一种外在的诱发因子作用,对虾会产生应激反应,其应激反应之一是往往引起对虾蜕壳,如果这蜕壳正直对虾己有充分的生理上和体质上的准备,正赶上对虾的正常蜕壳,那末,对虾也许有能力适应这一突变。如果是被迫的不正常蜕壳行为,对虾往往在体能上难以支撑,出现生理衰竭,就容易感染病原且发病。
 
对虾的免疫防御反应与所有低等无脊椎动物一样,仅依赖血细胞的吞噬作用,是原始的免疫机制,无弥散的淋巴系统,也无大分子抗体,简单的细胞吞噬防御手段难以克制快速大量增殖的病毒。
 
对虾携带隐性病毒,当其受到某些条件的影响,一旦期平衡受到破坏,病毒就很容易被激活增殖而诱发急性症状,使潜伏病毒传播开来,在易感宿主中引起暴发性流行。
 
对虾的体质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养虾人发现虾塘内的死虾常常是软壳虾和似双层壳的,就误认为是对虾蜕了壳,长不出新壳和蜕壳蜕不掉,殊不知,这恰恰是一种对虾病毒病的症状。但有人还要使用蜕壳的药品,因为对虾蜕壳时要消耗相当大的能量,而强迫蜕壳会使对虾未能重新调整到最佳生理状况,结果是难以适应而死亡。因为这类促使蜕壳的药品常常会使养殖环境发生突变,这种突变又往往是激活病毒的一种条件。于是,在对虾正是体能消耗最大而体质最弱时,又遇到环境中有足够致病的病毒,致病也就在所难免了。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