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遇到杂藻繁生的情况,危害很大。常见的在养虾前期,肥水阶段,池中常生长丝状的绿色藻类,似絮状棉花,这是绿藻的一种,群众称为青苔,能使虾池水变清、变瘦,水中浮游生物难于繁殖,不利于对虾生长。
    当温度高、雨水多时,虾池水变淡后,在淡水养殖区的鱼虾池中常繁殖微囊藻,称为“水华”或“湖靛”。这些杂藻类对虾养殖危害很大,严重时会使鱼虾大量死亡。现将其生成原因、危害、控制与清除的方法加以介绍。
    一、有害杂藻生成原因
    1、青苔的形成原因
    冬闲季节虾池有积水,有藻种生存,养虾前清池未用药物杀死,虾池纳水较浅,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时,施肥量过大,环境适合,青苔就长出来。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繁殖量逐渐加大,若池中青苔少量时,它可以作为对虾部分饵料,亦是虾池小型甲壳类如糠虾类的栖息场所。也可以作为对虾防敌害生物侵袭匿身的场所。往往随水温的升高,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对养虾危害很大。
    2、微囊藻的生成原因
    微囊藻是高温藻类,水温20℃以上,便开始快速生长,夏季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旺盛,在淡水的鱼虾塘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称为水华或微囊藻水华。其主要种类是铜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其能快速繁殖的条件是:(1)在水流交换差的鱼虾塘容易大量繁殖。(2)强光、高温和碱性水体会迅速繁殖生长。(3)水体中氮和磷是与微囊藻生长、繁殖关系最大的因素。当水体中三态氮和可溶性磷含量大,其他藻类生长良好时,能抑制微囊藻的生长、繁殖。相反,当水体中三态氮,特别是可溶性磷较少时,其它藻类的生长、繁殖就会受到抑制,而微囊藻能得到大量的繁殖。要控制微囊藻的繁殖,就要控制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以及两者的比例。水温15℃以下便不会繁殖了。(4)虾池前期施肥量过大,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期少施肥或不施肥,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形成微囊藻水华。(5)未搭配食这些藻类的鱼类,如罗非鱼等。
    二、杂藻的危害性
    青苔大量繁殖起来后,吸收池水的无机盐类,水中营养成份下降,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使虾池透明度加大,池水清瘦见底,对虾天然饵料匮乏,影响对虾生长速度。虾苗游泳时会被缠绕在青苔里面或者弹跳起来搁浅,活活致死。青苔繁殖一段时间之后,大量死亡腐烂,沉入池底变臭变黑,造成水质、底质恶化,影响对虾生长,甚至会造成对虾大量死亡。
    鱼虾池中微囊藻是属于蓝藻门,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华微囊藻。其主要危害是:
    1、大量繁殖后抑制其他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降低水中溶解氧,与养殖的动物争氧,阴雨天易缺氧。使水体老化,不利于鱼虾的生长。
    2、其强烈的光合作用能使池水pH值大大提高,常达10左右,使鱼虾难生存,此时,鱼体硫胺酶活性增加,易使鱼体缺乏维生素B1。
    3、微囊藻大量繁殖后,一段时间后便会死亡,藻体蛋白质分解后可产生羟胺(NH2OH)、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会毒死鱼虾类。
    4、会使水中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
    5、微囊藻所产生的毒素可导致动物肝脏大量出血致死,还使人体致癌。如果水中微囊藻浓度达100万个/升,可使养殖的家鱼死亡。 
    三、杂藻的防治措施
    1、青苔防治措施
    冬闲季节排干池内积水,曝晒池底,施生石灰或草灰将其杀死。条件许可时清淤及翻耕池底一次。在虾池进水放苗前,可用扑草净0.2~0.3毫克/升稀释均匀地泼洒池中,杀灭之,排干水然后再纳水放虾苗。在虾池纳水时,适当提高水位、降低池水透明度。如果池内出现青苔时,用人工捞起,不要用拉网,以免藻体断裂传播繁殖更快。在养成阶段,应在对虾体长4厘米后才使用扑草净杀除,使用量为每亩200~300克。将扑草净与细泥沙拌匀,比例1:100~1:200,温度合适,均匀撒在池底滋生杂藻的地方。应选择大潮期的晴天下午溶解氧高时施药,施药后24小时连续换水,直至池水溶解氧正常。
    2、微囊藻的综合防治措施
    消毒池塘是预防微囊藻繁殖的重要措施,在冬季收完虾后,排干水、曝晒池底、清除淤泥、用生石灰消毒池底,放苗前冲洗池塘。在虾池中可适当放入罗非鱼,摄食池中的微囊藻。如果在淡水鱼塘可适当多放鲢、鳙鱼,摄食池中藻类,同时控制池水,不使池水过肥。要经常换水,放入光合细菌或EM菌等,促使水中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使水中有益的浮游藻类占优势,抑制微囊藻的生长、繁殖。如果水质较清淡的池塘,可施无机肥改良水质,可多用一些磷肥少用一些氮肥,减少微囊藻的繁殖。
    微囊藻喜碱性水体,有微囊藻生长的池塘不宜使用石灰调节水质或杀除。过去常用硫酸铜杀除,此药残留在土壤或水中及养殖动物体内时间较长,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现在不宜使用。广州已有生产“杀藻灵”和“高效苔藻净”两种药物,清除微囊藻有效。作用机理是:药物的有效成分进入水体后,可迅速降低水生植物的表面张力,使藻类快速脱水萎缩死亡,对池塘水体中藻类的动态平衡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此药物不影响水产养殖动物食欲,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并且能将死亡藻类所分泌的毒素转化为可利用的类氨基酸物质,促使鱼虾蟹机体的营养转化。(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吴琴瑟 北海市水产畜牧兽医局 樊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