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清洁健康养殖技术
520
切换pc版

对虾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兴于20世纪90年代,旺于本世纪初规模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与产量均突飞猛进,至2011年全国对虾产量达148万吨。但随着今年各种因素引起的水环境恶化,对虾本产业的面积与产量的大幅提升加速养殖区域及养殖池塘的老化,对虾良种的退化,导致对虾养殖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对虾的清洁健康养殖技术,以节约资源,营造微生态环境,维护海区大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心,对解决上述问题,维持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这里笔者总结了其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如下:

一、池塘的选择

对虾养殖场一般选择在交通便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养殖池分布较少的潮间带或潮上带建造,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盐度3~35,pH7.2~8.6,透明度大于1.5m,化学耗氧量3.0mg/L以下。池塘底质应为沙质或沙泥质,红泥或白泥等泛酸底质则不宜或必须经较完善的底质改造方可(如铺黑地膜、铺膜盖沙等)。

池塘建造分高位池及低位池,两者各有优缺点。高位池是现在新建池塘的主流,操作方便,可控性强,建造面积应为0.1hm2~0.3hm2,池深2.5m~3.0m。方形池池角呈圆弧状,圆弧半径为3m~4m。池底锅底形,中央设排水口。低位池大部份是八、九十年代的产物,自然纳潮,生产成本低,建造面积应为0.6hm2~1.2hm2,池深 2.0m~2.5m。方形池,池底往一边排水闸倾斜易于排水。

二、放养准备  

1.整池、晒池
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清整,对上一茬养殖残留的死虾、残饵、污泥等清理,不留死角杂物,漏水池要补漏。清理完池塘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冲洗完后要太阳暴晒7天~15天,若是沙或沙泥底的要翻晒,彻底杀菌氧化。进水前平整池底利于集污排水。 

2.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是用消毒药物杀死池塘病毒细菌、清除杂鱼杂虾等非养殖对象的过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全、高效、低毒的药物。高位池整池、晒池一般较为彻底,可一般消毒即可,低位池则可能因难以排干水而池中存在病毒细菌、杂鱼杂虾多而需增大消毒药物剂量以达效果。
清塘消毒后尤其要注意毒性消失期,一般采取虾苗试水方式以确保安全。
清塘消毒药物通常用漂白粉、二氧化氯,若有野杂鱼通常要用茶麸。 

3.进水与水处理
完善的进水系统由过滤管、沙井、水泵、进水渠道、蓄水池等组成,高位池提水最好能在海边沙滩埋藏过滤管抽取过滤水,低位池若直接纳潮则必须经80目~100目筛绢网过滤,以减少非养殖对象及其幼体、卵子进入养殖池。放养前进水可直接抽至养殖池中,至水深1m~1.5m深时用低毒、安全消毒剂消毒处理。养殖期间应配套有蓄水水质处理池,在处理池中消毒处理经暴晒活化后再抽至养殖池中添换水。
水处理药物一般用强氯精、二氧化氯、海因类等消毒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1 高位池过滤进水系统示意图 

4.放苗前的“养水”
“养水”又俗称“肥水”,目的在于培养浮游动植物,构建优良藻相和菌相,形成良好水色和合适透明度,给虾苗下池以后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通过单细胞藻类、浮游动物、有益细菌等基础饵料生物,为对虾前期健康生长提供优质活饵料,促进对虾健康生长,提高对虾成活率。
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可保持养殖水体充足的溶解氧,吸收降解有机物,消除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有害因子,平衡酸碱度,还可为养殖水体营造一定的“水色”,使水体维持在一个合适的透明度,起到一定遮阴作用,从而保证水体质量,营造优良的对虾生存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单细胞藻类→浮游动物→对虾”和“单细胞藻类→对虾”的食物链,为对虾养殖前期提供优质的天然活饵料,从而提高养殖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放苗前的“养水技术”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优化养殖池塘环境菌相,放苗前7天~10天,施用微藻营养素和芽孢杆菌,培养良好藻相和菌相,建立生态平衡,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提高养殖水体营养水平,周期性追施单细胞植物生长素等水质营养素,保持水体营养水平,保证单细胞藻类的生长营养。
有时,为使水中营养更均衡长效,水色更稳定,也可配合使用一些有机肥,但必须将有机肥发酵熟化(7天~15天),再与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生物制剂一起作用(7天~15天)再使用,利用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充分降解粪肥中的有机质,使其中的营养成分得以充分释放出来,提高粪肥的肥效,从而减少其在池塘中的耗氧量,同时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又会以有机肥作培养基快速繁殖几何级地增加数量,效果也就倍增。
“养水”中切忌直接施用种植业肥料(如复合肥、尿素等),其营养元素容易被池底淤泥吸附滋生青苔,浪费肥源并污染池底,从而使水体中营养元素配比不平衡,不利于浮游单细胞藻类良好生长的需求。也不可将鸡粪、牛粪等粪肥直接用于虾塘增肥,因为粪肥主要是一种有机肥,其营养成分不平衡,能够被浮游单细胞藻类直接利用的成分更少,直接施用不仅效果相当有限,而且还会造成池塘底部有机质过度积累而污染,引起底部缺氧,底质恶化。

三、放养虾苗 

1.虾苗的选择
选购优质虾苗是保证对虾养殖高产高效的一个重要前提,下面介绍选择对虾虾苗的关键点。
①选择规模较大、技术力量强的对虾种苗场,最好是省级良种场或国家级良种场。
②跟踪亲本来源,选择优质亲本来源种苗,繁育种苗的亲虾要大且健康,最好是进口亲虾,尤其是SIS公司的。
③培育过程严禁使用抗生素,以微生物制剂调控水环境,以丰年虫、角毛藻、优质虾片等作营养饵料培育。育苗投放幼体密度为20万尾/m3~40万尾/ m3,最终出苗密度为10万尾/ m3~20万尾/ m3,避免高密度育苗。
④肉眼或进一步镜检虾苗胃肠饱满,排粪正常,无肠炎症状。
⑤检测无 WSSV、TSV、IHHNV三种特定病毒。
⑥种苗培育后期最好露天培育,与自然环境一致。苗活力强,反应灵敏,大小均匀,体长0.7cm~1.2cm,附壁逆水游动能力好,抗淡能力强,离水后存活时时间长。
⑦放养前应试水, 24小时后正常活动可确认放苗。 

2.适宜的放养密度

依据养殖品种、池塘条件、养殖时间、计划成品虾规格等因素而确定合理的放苗密度,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直接放苗密度应为8万尾/亩~12万尾/亩,湛江地区虾苗放养8万尾/亩,搭配500尾/亩~1000尾/亩胡子鲶或淡水白鲳的鱼虾混养模式很成功;中间培育因过塘时会有少量损失及淘汰部分劣质苗,过塘后养殖时间短可适当增大密度,应为15万尾/亩~20万尾/亩。低位土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放苗密度应为2万尾/亩~6万尾/亩,再混养卵形鲳鯵、篮子(泥猛)鱼、鲷科鱼类等,养殖效果也不错。

四、科学投喂饲料与营养免疫调控

饲料投喂是对虾养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科学的投喂技术对保证水体质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非常重要。

1.料台的设置
料台主要是观测对虾摄食与生活情况的平台,一般设置在离池塘边3m~5m的地方,同时,离增氧机也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免水流及噪音影响对虾的摄食,从而造成对全池对虾摄食情况的误判。一般每0.1hm2设置一个料台,但一口池最少应设置2个。具有中央排污的还应在中央设置一料台,主要观察残饵、病死虾及中央底质污染情况。 

2.投喂时间的安排
(1)开始投喂的时间
高位池养殖密度大,天然饵料相对少等因素,建议早投料,一般放苗后第二天即可投料,若基础饵料生物培育得好可以放苗后三四天再开始投,但一般不应超过一周,且前期应投营养相对丰富的0号料或虾片,投些大规格丰年虫效果也很好。低位池养殖密度相对较低,且沙泥底及水一般较肥而天然饵料相对丰富,投喂时间可适当推迟,一般投苗10天后用料台试料而判断开始投喂时间。
(2)每天的投喂时间安排
每天的投喂时间应该根据对虾的生活习性特点及天气情况进行安排。一般每天可投喂3次~4次,选择在6:30、10:30、17:30、21:00进行投喂。但有的虾农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每天投喂6次~8次,即白天每隔2小时~3小时喂一次,晚上喂一次,晚上九点至次日天亮一般溶氧较低而不投料。
(3)投料量与投料检查
投料量要根据对虾摄食习惯、天气来确定,日投料量约为虾群体产量的1%~2%,分配量一般早上、傍晚较多投,中午、上夜较少投。
每次投料时在料台放置一定量的饲料,其数量为该次投料总量的1%~2%。检查料台一般遵守这样的原则:前期(30天以内)1.5小时,前中期(30天~50天)1.0小时,中后期(50天至收获)0.8小时检查;吃完料台多维持原量投,余料则减料且下餐不投。 

3.营养免疫调控
首先我们必须选择优质配合饲料,必要时加强营养免疫调控,添加益生菌、天然植物、免疫增强剂等。

1.料台的设置

料台主要是观测对虾摄食与生活情况的平台,一般设置在离池塘边3m~5m的地方,同时,离增氧机也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免水流及噪音影响对虾的摄食,从而造成对全池对虾摄食情况的误判。一般每0.1hm2设置一个料台,但一口池最少应设置2个。具有中央排污的还应在中央设置一料台,主要观察残饵、病死虾及中央底质污染情况。 

2.投喂时间的安排

(1)开始投喂的时间

高位池养殖密度大,天然饵料相对少等因素,建议早投料,一般放苗后第二天即可投料,若基础饵料生物培育得好可以放苗后三四天再开始投,但一般不应超过一周,且前期应投营养相对丰富的0号料或虾片,投些大规格丰年虫效果也很好。低位池养殖密度相对较低,且沙泥底及水一般较肥而天然饵料相对丰富,投喂时间可适当推迟,一般投苗10天后用料台试料而判断开始投喂时间。

(2)每天的投喂时间安排

每天的投喂时间应该根据对虾的生活习性特点及天气情况进行安排。一般每天可投喂3次~4次,选择在6:30、10:30、17:30、21:00进行投喂。但有的虾农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每天投喂6次~8次,即白天每隔2小时~3小时喂一次,晚上喂一次,晚上九点至次日天亮一般溶氧较低而不投料。

(3)投料量与投料检查

投料量要根据对虾摄食习惯、天气来确定,日投料量约为虾群体产量的1%~2%,分配量一般早上、傍晚较多投,中午、上夜较少投。

每次投料时在料台放置一定量的饲料,其数量为该次投料总量的1%~2%。检查料台一般遵守这样的原则:前期(30天以内)1.5小时,前中期(30天~50天)1.0小时,中后期(50天至收获)0.8小时检查;吃完料台多维持原量投,余料则减料且下餐不投。 

3.营养免疫调控

首先我们必须选择优质配合饲料,必要时加强营养免疫调控,添加益生菌、天然植物、免疫增强剂等。

五、有限量适度水交换

换水是传统养殖改善水质直接有效而经济的办法,换水可适当调节盐度、降低肥度、控制浮游植物的密度、调节水的透明度、平衡酸碱度、增加溶解氧。排水还可带走池塘中一部分代谢废物,有利于改善底质状况。高温季节换水可起到降低水温的作用,同时刺激对虾蜕壳,加速其生长。

采用清洁健康养殖技术执行的是有限量适度水交换原则。养殖前期实行全封闭养殖,放苗前进1.2m水深,经消毒处理毒性消失培养基础饵料后放苗,放苗后30天内不换水、不添水。养殖中后期实行半封闭养殖,养殖中期逐渐加水至满水位,并根据水质状况逐步开始少量换水,养殖后期视池塘水质变化和水源水质适当增大换水量。水交换原则:一次添(换)水量约为养殖池塘总水量的5%~20%,保持养殖水环境的相对稳定。新水需经过滤或沉淀,水质处理池消毒活化后再进入养虾池塘,避免水源带来污染和病源。

六、养殖水环境微生态调控技术

水环境微生态调控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微藻和水生植物改良水质。其原理是这些微生物和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消除水中有毒有害因子,防止残饵与代谢废物过度积累,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有益菌类,可以单独或交替混合使用,一般交替混合使用效果较好。

1.施用光合细菌制剂

光合细菌是一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不释放氧气的原核生物,他可有效利用硫化氢、有机酸作为受氢体和碳源,利用铵盐、氨基酸、硝酸盐、尿素等作为氮源。所以,在养殖过程中施用光合细菌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缓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平衡浮游微藻藻相,调节水体pH值。光合细菌培养简单,用量大的养殖户可以自行保种培养。

对虾养殖全程均可使用光合细菌菌剂,用量为15kg/ hm2•m~75kg/hm2•m,大约每10天~15天使用1次。若水质恶化,变黑发臭时,可连续使用3天,待水色有所好转后每隔7天~8天可再使用1次。但由于光合细菌不能利用淀粉、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因此在高位池养殖中后期施用效果相对较差。

通常使用光合细菌产品时应该选择在天气晴好的上午进行,使用时将菌剂充分摇匀,用池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施用后正常情况下3天内不换水、不施用消毒剂或抗菌素。若养殖水体之前已使用了消毒剂或抗菌素,则应在停药2天~3天后再行使用菌剂。 

2.施用芽孢杆菌制剂

有益芽孢杆菌能分泌丰富的胞外酶系,可降解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磷脂等大分子有机物,且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施用芽孢杆菌既有利于快速降解养殖代谢产物,促进养殖池塘中的物质循环;又有利于维持优良浮游微藻藻相,促进藻类的繁殖与生长;还有利于在养殖池塘中形成有益菌的优势菌相,抑制有害菌的滋长。

有益芽孢杆菌的用量,在养殖前期“养水”时用量为20kg/ hm2•m~45kg/ hm2•m,其后每隔7天~15天追施1次,直到对虾养殖收获,每次追施的用量为15kg/ hm2•m~20kg/ hm2•m。使用时可将其芽孢杆菌与0.3倍~1倍的花生麸或米糠混合搅匀,添加10倍~20倍的池水浸泡增氧激活4小时~5小时,再全池泼洒,重污染区域多投。养殖中后期水体较肥时,可适当减少花生麸和米糠的用量。通常施用芽孢杆菌制剂后,正常情况下3天内不应该换水和使用消毒剂,若水质已到了必须使用消毒剂或换水的情况,则应在消毒或换水后2天~3天,重新施加芽孢杆菌。 

3.施用乳酸杆菌复合制剂

该菌剂由乳酸杆菌为主导菌,辅助有酵母菌、硝化菌等有益菌培养而成,能分解小分子有机物,平衡浮游微藻藻相,还可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具有明显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还具有抑制藻类过度繁殖,保持水色清爽、鲜活的功效。

对虾养殖全程均可使用乳酸杆菌制剂,用量一般为 30kg/ hm2•m~60kg/ hm2•m,每10天~15天使用1次。若遇到养殖水体藻类过度繁殖造成透明度低、水色较浓的情况,其使用量可适当加大至50 kg/ hm2•m~92kg/ hm2•m。

使用前要将菌剂摇匀,以池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由于菌剂中有多种有益菌,各种细菌的生理特性存在一定的区别,会因储存环境及时间的变化而难以保证有益菌数,因此,尽量在菌种繁殖高峰期时使用,且开启后最好能一次性用完。建议此类复合液态菌不必添加花生麸或米糠浸泡增氧激活,而是直接泼洒使用。

乳酸杆菌复合制剂还可在饲料中添加1%~2%,能调节对虾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有利于对虾生长和增强抗病力。 

4.种植水生生物

水生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池水中的二氧化碳、氮、磷等营养元素合成自身有机物质,使池水保持较高溶氧状态,促进了有机物质在有氧状态下的分解过程,可以将富营养化的池水进行改良,在一定时间内可大幅度降低池水的COD。试验证明,在虾池水面种植耐盐植物海马齿能吸收池水中的有机物,净化水质。

5.微藻控制技术

对虾养殖水环境必须要有优良藻相和菌相,形成良好水色和合适透明度,给对虾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定期(7天~10天)监测水环境中浮游动植物,明确水中浮游动植优劣种,定向选择优良藻种,营造良好水质环境。

海水小球藻是对虾养殖最好的藻类之一,且较易规模培育。通过三角烧瓶、糖果缸一级培育,大塑料袋二级培育及藻池三级培育,然后大量接种至养殖池中,以至形成优势种群。若发现有些养殖池出现其他有害藻类形成优势种群时要降低水位杀藻,然后大量加入经过滤无或少藻种的新水后大量接种小球藻,以达到改变有害藻类而培育以小球藻为优势种群的目的。

七、养殖生态环境理化辅助调控 

1.定期使用沸石粉、麦饭石粉、白云石粉等水质改良剂

高密度养殖过程每隔10天~15天,施用沸石粉、麦饭石粉、白云石粉等吸附有害物质,平衡酸碱度,补充微量元素。用量一般为前期30kg/hm2~60kg/hm2,中后期50kg/hm2~100kg/hm2。 

2.施用过氧化钙、过氧化氢等增氧剂

暴雨后和底质不良、浮游微藻繁殖不良及pH值偏低(一般不低于7.2)时,应施用过氧化钙,一则可以增加水中含钙量,二则可以长效增氧,三则可以消毒水体,四则过氧化钙遇水后变为氢氧化钙可以升高pH值。

遇闷热低气压天气等因素导致溶氧不足时,可适当施用过氧化钙颗粒增氧剂防止缺氧,缺氧浮头抢救时混合使用过氧化钙颗粒增氧剂和过氧化氢水剂增氧剂效果会更显著。 

3.适时使用腐植酸 

pH值波动过大或水浑浊泡沫多时,施用腐殖酸,可以有效络合水体悬浮有机物及有毒有害物质,平衡酸碱度,稳定优良浮游微藻种群。

八、结语

综上所述,对虾清洁健康养殖技术关键在于:一是建设好可以施展清洁健康养殖技术的池塘平台;二是对外源污染防控技术,通过选择优质种苗、饲料、药品等养殖投入品,养殖前、中期的有限量水交换,降低外来风险。三是对养殖内环境的削减自身污染及增强自身环境修复能力,在养殖期间通过微生态调控技术及理化辅助调控技术调节至适宜对虾健康生长环境,保持水质稳定,促进良性循环,减少胁迫因子,少用药或不用药。四是针对养殖对象进行优质良种选择,养殖期间保证营养以增强体质,产品最终检测合格。

推广应用对虾清洁健康养殖技术最终目标是:保护养殖环境,减少使用药物,提高养殖对虾的品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成功率,保障食品安全,推动对虾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