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现象及可采取的措施
496
切换pc版

  1.水清。养殖早期出现水清见底的现象,原因有3种情况:①有的养殖户不注重肥水这一关,急着放苗而造成"先天性"水清;②有的养殖户越施肥池水反而越清,铺满池底的有害藻吸收肥料,有益藻无法生长;③有的是藻相不稳定又不及时追肥造成水清。①和③的情况都应适当换水并抽取周边水色靓的水纳入藻种,用3PPm单胞藻促长素和有机肥溶解全池均匀泼洒,并施5ppm光合细菌和经发酵的2ppm利生素调水繁殖基础饵料生物,并注意每隔2天~4天追肥一次,水色会培养起来。在没有放苗前出现②情况应排干池水,彻底清理干净有害藻,然后再进水肥塘。
    养殖中后期水清的现象,原因有3种情况:①环境突变(如暴雨)使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应换水或从别的池塘抽进藻相好的水;②水中pH过低也会造成浮游生物死亡,水清,应换水,用10ppm~20ppm生石灰以及EM菌和有机肥肥水;③水中无浮游植物,存在大量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会使水变清,通过换水,用二溴海因0.3ppm,待毒性消失后施入有益菌和适量肥料肥水。

    2.水太肥。养殖后期水浓太肥,透明度小于30cm,主要原因是投喂超量和粪便等排泄物多,残饵和粪浸出物富营养化,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太肥。改进措施是掌握正确的投喂量,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通过观察网了解摄食情况。根据对虾生理状况、天气情况,调整下一餐的投喂量,这种方法是目前比较科学的投喂方法。尽量做到每餐料都吃完,没有剩料就不会污染水质、败坏水质。经常开动增氧机把污物集中至养殖池中央,通过经常换水和吸污可把污物排出池外。每天早、晚都换水,抽地下井水进入虾塘,每日换水量控制在10%以内,尽量不要从海区直接进海水,避免病菌水平传播,即换水有利于提高池水透明度,使水不太肥。经常施用0.2ppm芽胞杆菌,有益菌会分解残饵和粪便,同时施用20ppm沸石粉调节水质,使水不太浓和太肥。

    3.针对池水内含有害物质(氨、硫化氢、硝态氮)偏高。采取措施利用水车式增氧机使水体增氧环流,把废物集中在池塘中央,用吸污泵吸污而排出池外,减少污染源,净化水质;施用有益菌分解氨、硫化氢、硝态氮,把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有益活菌还分解残饵和粪便,减少污染,净化水质;沸石粉吸附氨、硫化氢、硝态氮,减少有害物质浓度,优化水质,营造良好环境;有条件的池塘,可排出池水而进入江篱养殖区,江篱吸收有害物质,再把水循环到虾池,形成水质良性循环系统。

    4.pH偏低或偏高。pH偏低可用生石灰调节,pH偏高可采取换水方法调节。

    5.下暴雨后池塘水体分层。可采取的措施有:在暴雨来临之前提高虾池水位,增强虾体防御功能,减少其应激;排掉池塘表层雨水;开动增氧机搅拌池塘上、下层水体,使之混合。

    6.池水表层起泥皮。这是底层藻类死亡引起的,应及时捞除干净。

    7.当起动增氧机时水体表面出现白色泡沫且不能散开消失。这是由于水质肥沃、藻类老化引起,应及时换水。

    8.在夜间见池水有发光现象。这是由于发光细菌、甲藻或夜光虫与水生动物摩擦产生亮点和亮线,清楚见到动物游动方向。夜光虫大量繁殖引起缺氧,造成虾体窒息死亡;甲藻分泌毒素危害对虾。若是由发光细菌引起发光,可用0.3ppm二溴海因消毒,隔3天施用有益活菌;若是甲藻或夜光虫引起发光现象,可用0.7ppm硫酸铜泼洒而对虾体无影响。

    9.池塘水质出现几种颜色对养殖的影响。黄绿色池水主要由硅藻和绿藻形成藻相,这些藻类是幼虾的开口饵料;茶褐色或红棕色池水主要含有硅藻,也是对虾的优质饵科生物;绿豆青色池水主要含有绿藻,也是对虾的饵料生物;黑褐色(酱油色)池水主要含有鞭毛藻、裸藻、褐藻等,这种水色是虾池管理失常(如投喂量过多、残饵增多、底质恶化等原因)造成的,虾体易中毒死亡;黑色池水主要含有金黄色鞭毛藻,池中积存太多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而池水酸碱度下降,不适于养虾;池水白浊主要含有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及有机碎屑和粘土微粒,池虾易得病,成活率低;如果水体发黑而有腥嗅味,说明水下腐败的有机质太多,容易引发病害。

    如池塘内还未放苗,水体就出现上述后三者情况的颜色,可把池塘内的池水排干,清理干净池塘再重新肥水;如池塘内已经放苗,就采取换水、施用光合细菌或底质改良剂、从其它池塘引进良好藻液等措施。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