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福建漳州市漳浦县佛昙镇,高位池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温老板到药店检测时反映,虾养了120多天,30多头,近一个月多次出现“游塘”现象,但是很少死亡;肉眼观察,水瘦,透明度大;用药处理后,情况略有好转,但下沉几天后,又会游起来。今天中午虾又游起来了,仔细一看,发现虾鳃部全发白,症状非常明显,于是赶紧到药店检测。
水质检测:pH值8.2,氨氮0.6~0.8毫克/升,亚硝酸盐0.2毫克/升;少量裸甲藻、原甲藻、金藻、硅藻、绿藻、浮游动物、原生动物等。
鳃丝压片:鳃丝发白原因是黏附大量丝状物,步足、游泳足刚毛上也能观察的到。
因为这种症状在当地很少见,类似报道也不多,当时并未确诊,建议客户使用“福地安”改底,“氧速保”增氧、洗鳃,内服“LY—生命素+营养快线+利多精”营养保健套餐处理。客户未完全接受,使用苯扎溴铵、戊二醛、氧速保处理,也有一定的效果,游塘虾减少,但虾鳃部明显发黄,大约在1月15日前后出虾,1.4亩,1.5~1.7米深,虾30多头,45元/斤,出40担(100斤/担)多一点,养殖成功。
分析总结:
鳃丝黏附的丝状物是一种厌氧的丝状菌,当池塘有机质污染严重,底层缺氧、酸化、底泥发臭的时候容易繁殖起来。有时可以见到底泥发白现象,在天津、唐山地区就曾经见到过。丝状菌代谢产物含有高粘性多糖类物质,容易附着在底泥上。高位池增氧能力强,在水流的冲击下,容易把底泥表面丝状菌搅起来,分散在池水当中,从而黏附在虾鳃丝及附肢刚毛上,出现“白鳃”现象。而在北方大水面养虾区域,5~10亩用一台涡轮式增氧机,因此仅在池底观察到白膜,或在水中观察到白色絮状物,没有看到丝状菌糊鳃的现象。
池底白膜
菌繁殖都需要一定环境条件,当环境因素改变了,菌群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改良底质最关键。使用氧化型底质改良剂“福地安”配合“底居安”(加强型)效果突出;鳃丝黏附丝状菌会影响气体交换,虾游塘和氧气摄入不足有关。一方面尽量清洗鳃部丝状菌及粘液,另一方面适当提高溶解氧,因此改底同时配合“氧速保”洗鳃、增氧效果会更好,同时过氧化物还有杀灭丝状菌的效果。虾游塘、摄食不好,时间久了虾体质会下降,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助蜕壳也会明显缓解症状,可以内服经典营养保健套餐。
在亲虾培育池中,也看到亲虾“黄鳃”现象,是另一种丝状菌寄生在鳃丝上所致,要和丝状菌黏附在鳃丝上区别开来。
虽然二者病原不同,但处理方案大体相似。
(案例及部分照片由佛昙店、十场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