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连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杨文真/文
近年来,福建省连江县晓澳镇的虾池混养模式主要是虾、蟹、缢蛏搭配混养,早茬以养殖日本对虾(沙虾)与缢蛏为主,4~5月份放养蟹苗。但近几年来养殖效益不尽人意,这与养殖户的管理和科学防治病害意识不强是分不开的。另外,在养殖过程中为达到稳产高效的目的,除严格控制放养优质健康苗种、合理密度放养和科学投饵,水质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积累了一些水质管理方面的经验,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保持适宜的水位,维持正常盐度:养殖初期气温、水温呈上升趋势,水位不宜太深,以0.4m~0.7m为宜,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水温,又促进基础饵料生物的繁殖。为保持正常盐度,应定期添加新鲜海水,逐渐提高水位。切忌盐度突变,盐度最好保持在12‰~25‰之间。
2.维持适宜的水色和透明度:虾池水质优劣可根据其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而虾池水色又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不同底质,不同饵料,水色不同,即使同一虾池其水色也随季节不同而不断变化。有的水色对养殖生产有利,有的则有害。因此,养殖者必须了解其变化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好水质,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水温一般较低,此时有利于硅藻的生长和繁殖,硅藻大量繁殖时,水色呈黄褐色。一般来说,硅藻有利于养殖对象的生长,如舟形藻、曲舟藻等可直接被虾摄食,但应防止角毛藻等在衰老或死亡时释放出有毒物质,对养殖的虾有危害。
夏季水温较高,各种喜高温的藻类都能大量繁殖,因各池中浮游生物优势种群不同而池水水色不同。如绿藻占优势时,水色呈黄绿色、鲜绿色、墨绿色。绿色水质对对虾生长有利,且绿藻能吸收池中氮肥和二氧化碳,净化水质,但须防水质老化。若池中甲藻类大量繁殖时能造成对虾大批量死亡,池水呈黄褐色,是养虾业的大害。此外,蓝藻类在高温季节且有机物丰富的池中会大量繁殖,产生毒性极大的硫化氢和羟氨,对养殖对象不利。
金藻类和裸甲藻通常情况下在池内不会形成优势种群,但若某一种环境因子发生突变时会导致其大量繁殖,应引起注意。裸甲藻为赤潮生物,对养殖对象极为不利。
池水透明度因季节差异而要求不同。春季,因池底有机物积累不多,水质稳定,透明度维持在25cm~35cm为宜。透明度低于20cm,说明水太肥,凌晨会导致缺氧浮头,且不利于水质稳定。透明度大于50cm,则水太瘦,不利于养殖对象的栖息和生长。夏季,透明度应维持在35cm~45cm,因正值高温季节,有机物分解加快,生物新陈代谢旺盛,浮游生物繁殖迅速,水质不稳定,养殖对象易发病,可通过机械增氧、化学药品消毒,适时和适量的换水来维持相对稳定的水质和透明度。秋季,因池底有机物积累过多,透明度宜维持在55cm左右,小于45cm,大于65cm,都对养殖对象生长不利。
3.适时适量换水,科学调节水质:水位的调节、正常盐度的维持、透明度和水色的控制都是通过换水调节来实现的。前期以加水为主,换水为辅。在池水达到最高水位后,在非封闭式养殖条件下,水质调节靠科学地换水来实现。换水量、换水频率取决于海区水质状况和池水水质条件,特别要注意换水时间,应避开一天中高温阶段(每天10:00~16:00)换水,且不宜大幅度换水,每次换水量以10%~15%为最佳。
掌握适宜的换水时机很重要,要求在水质尚属优良时期内适量换水。在水质优良时期内,潜伏积累着各种有害因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有害物质从量变到质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水质开始败坏,这时再来换水,则往往难以奏效,甚至造成水质突变,浮游生物下沉死亡,使池水变清,细菌大量繁殖,对养殖对象极为不利,日换水量越大,水质越易多变,越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