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温室小棚改造
(一)池塘改造:
将原有池塘实施“大”改“小”,改成1亩左右的长方形小池,水深达到1.2-1.5米,池底呈锅底或带有一定坡度,池底中央或坡度最低处设排污孔,排污孔通过PVC管道连接到池外的排污渠道。排污时,打开排污阀门,利用水体的压力,将池中污物排到排污渠排走。
(二)温室小棚建设:
将改造后的每个小池建成温室小棚,采用镀锌管框架结构,拱高1.8米,上面全部用白色塑料布覆盖。相邻棚室间1米左右距离,中间作出雨水排泄通道。
(三)进水设施:
由沉淀池至每个小棚池塘铺设一条主管道,再由主管道向小棚池塘分支出进水口。管道采用PVC管,主管道管径为4寸,分支管径为2寸。沉淀池中架设4寸潜水泵,与主管道相连,用于养殖池塘进水。
(四)充气设施:
依据本场实际情况,配备罗茨鼓风机作为池水增氧设备。充气管道也为PVC管,主管道管径4寸,分支2寸,终端为气石与分支管道相连接,用于池塘充氧。每池双排铺设,每池气石50个左右,气石间间距2米。
(五)养殖水源:为防止污染,采用地下水水源,每20亩左右池塘配套地下浅水井1眼,井深110米,管道为2寸滑管。由于我区沿海区域浅水井均带有一定盐度,可有效提高养殖成活率。
二、第一茬养殖
(一)清池进水:
从3月初开始,温棚池塘进水清池,养殖期全部使用地下井水。使用生石灰带水清池,进水深度0.5米左右,每亩使用生石灰100公斤。肥水。按水体引进小球藻,每个小池200ml左右。
(二)苗种放养和试水:
选择健康的南美白对虾一代苗种。其主要特征是:体表干净透明,无附着物;肝区颜色黑、饱满;胃充实,肠线明显、不断节、粗细均匀;反应灵敏,弹跳迅速;用手搅动水流,虾苗溯水性强。
在放苗前先使用小棚池水放养少量虾苗进行试水,试水成活率必须达到95%以上才可放养虾苗。
(三)放养时间与密度:
苗种先放养到育苗室中进行标粗培育,待达到1cm左右,再放养到温棚池塘。时间在4月上旬,此时温棚池水可以稳定在18℃以上。每亩放养虾苗5-6万尾。
(四)对虾养成:
1、养成时间:从放养虾苗开始养殖到出池收获一般需要60天左右。
2、水质调节:⑴池塘添加水。当虾苗长至2cm左右开始给池塘添加水,每星期加水1次,每次10cm。对虾长至8cm左右,水位达到1.0-1.2m。⑵苗种放养后,每隔7-10天左右投放一次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稳定水质。⑶调水原则。养殖前期,以肥水为主,将水色调至黄绿色或茶褐色,中后期每天排污一次,并5-7天补充一次新水,每天使用增氧底改调节和改良水质与底质环境。
3、饵料投喂:选择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放苗初期,投喂0#料0.1斤,对虾长至2cm以后改投1#料0.5斤左右,后期投喂合成配合饵料,投喂量按每天10%递增。每个池塘设1-2个饵料观察盘,观察对虾肠道饱满度,了解对虾摄食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投喂次数2-4次,随对虾生长逐步增加。
4、增氧管理:虾苗放养后,鼓风机全天开机,保证水体的溶解氧需求。随着对虾生长,水体生物量的不断增加,气量逐步增加。
5、每天检测水质理化指标及对虾生长状况,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第二茬养殖
(一)放苗时间:
虾苗放养时间大体在7月上旬,10月中旬对虾出池。养殖技术流程和第一茬大致相同。
(二)通风调节:
南美白对虾适宜生长温度为25-32℃,超过32℃,持续的高温会导致虾塘“到藻”、地质变坏、对虾“应激”等,使对虾发病。由于第二茬养殖开始阶段正值高温季节,封闭小棚白天棚内温度可以达到40℃以上,池水温度也会随之升高,因此要做好高温时节棚内温度的通风调节,安全度过高温期,为对虾生长提供适宜的水体环境。
(三)高温期“应激”措施:
高温期间,对虾很容易处于“应激”状态,造成对虾体质减弱,引发各种疾病,对此要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适当换水降低水温,定期泼洒水质降解宝、水质解毒、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内服免疫蛋白、VC等抗氧化免疫物质等药品,避免水质过肥,藻类繁殖过度等出现的“倒藻”和底质败坏情况,修复对虾肝胰脏损伤,增强对虾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