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白斑病综合防控的几点经验
638
切换pc版

健康的南美白对虾最明显的特征是全身白色透明,只有在尾扇最外缘为带状红色,而其前端两条长须为粉红色。我国于1988年首次从美洲引进南美白对虾,育苗和养殖在我国南北方迅速发展,至今已颇具规模。但从1997年起,全国对虾养殖区普遍发生对虾白斑病杆状病毒(WSSV)引起的白斑病综合征(WSS)。特别近几年,该病毒病频繁暴发,使对虾产量锐减,养殖户损失惨重,成为当今对虾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疾病。

北方的6-7月份,天气闷热、连续阴天、暴雨、缺氧、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及底质恶化均易诱发此病。初期病虾厌食,摄食逐步减少,体色变暗;后期行动迟缓,慢游于水面或池边,空胃,1~2天内死亡。病虾肝胰脏肿大,呈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头胸甲易剥离,内侧出现白色斑点,肉眼可见。

根据以往经验,南美白对虾白斑病应以防为主,一旦发病很难治疗。2007-2009年,笔者在天津宁河北部一虾场生产实践,白斑病为威胁此区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害。通过不断摸索,总结有效的白斑病预防经验,成功抑制白斑病的暴发,获得丰收。现将所采用的方法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对虾养成池4个,4亩/个,长方形,长宽比3:2,坡比l:2,深1.2~1.8米。底质粘砂土,淤泥5~10厘米,周边缺乏自然水体,以井水蓄水。每池设增氧机2台共4.5千瓦。

虾池经过冬季干塘曝晒,初春池底干燥,清除虾池的污物。3月中旬,池塘纳水10厘米,撒生石灰150千克/亩,用钉耙将底泥与石灰混合。3月底进水60 ~ 80厘米,施肥培养饵料生物。至5月下旬,水深1.2米,透明度30 ~ 40厘米,盐度3.5‰,水色黄绿,水体中枝角类繁殖2~ 3代后即可投苗。

二、苗种的选择及放养

由育苗场将虾苗淡化至3.5‰,体长0.9~1.1厘米,体形肥壮,形态完整,无损伤与畸形,群体发育整齐,肌肉饱满透明,附肢中色素正常,胃肠食物充盈,虾苗弹跳灵活。对水流刺激反应灵敏,逆水能力强,体表无污物。

放养前2天,用40目网箱放入池塘,加虾苗100~200尾,2天后未见死亡,说明池水合适。亩放苗6.5万尾,放苗时间为5月26日早晨,放苗点选在池水较深的上风处。放苗后可见虾苗沿池边同向游动,两天后全部下潜。

三、养成期间防病措施

养成期间,特别是6-7月份,虾体长5~10厘米时易暴发病毒性白斑病。放苗后20天,显微镜下检查,虾体己感染白斑病毒。为抑制疾病的暴发,一方面,优化对虾的生存环境,使之活力充沛,提高抗病力;另一方面,及时除去病虾弱虾,切断传染源。

1.水质管理
水色反映了虾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正常的水色为淡黄绿色、黄褐色、绿色、绿褐色, 具有新鲜感,无异臭味。优质的水应当理化指标稳定,并辅以稳定的菌相,营造“菌藻平衡”的水体环境。
( 1 ) 随时观察水色,每3~5天测定p H值、氨态氮,养殖后期注意亚硝酸盐浓度。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活力菌,若配合红糖发酵效果更佳,用以调整水色,降低pH,降低氨态氮浓度。在养殖后期,粪便大量产生,水色加深,呈深绿或黑绿色,说明藻类大量滋生,同时藻相不均衡,易引起转水或缺氧,可于上午均匀泼洒鱼虾强氯精3 亩/千克,并加强充气,第二天水面积累大量死藻,形成泡沫,堆积于下风处,及时捞出。
( 2 ) 养殖水体的缓冲能力差,遇到寒流、连续阴天或暴雨等异常的天气,水体温度、盐度、酸碱度等环境因子也随着天气变化而突变,引起虾体产生应激反应而暴发疾病。一般在大雨前施用抗应激药物,主要成分为Vc、活性钙等,增加虾体的抗应激能力,雨后及时泼洒底质改良剂,中和由底部泛起的有害物质,维持水质的稳定。
( 3 ) 定期改良底质。养殖前期底质较好,每15天泼洒底质改良剂一次。养殖后期(7月中旬以后) 底质明显恶化,表现为池塘老化、还原层过厚、底泥变黑并有气泡逸出、粪便堆积,导致水色难以控制,一般除蓝藻滋生造成的不良水色外.其他黑、墨绿、红褐色均由底质恶化所造成。此时增加底质改良剂使用频率,7~10天一次,若在底改后3天施用活力菌制剂效果更好。

2.适度投饵
遵循前期适度少投,后期投足的原则。整个养成期内,大量蜕壳时少喂,蜕壳一天后多喂,阴雨、缺氧、天气多变时少喂。
放苗后的10天内,池水中基础饵料丰富,枝角类大量繁殖,不投喂配合饲料。
10~30天,体长3~8厘米,池内生物饵料不足以维持,每日投喂3次配合饲料,投喂量以40~50分钟吃完料台饵料为准。体长5厘米以后,饲料中拌入适量保肝护胆药物以增强虾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30~60天,日投喂4次,投喂量以30~40分钟吃完料台饵料为准。此时期是白斑病多发季节,采取如下措施:①投饵量需严格控制,一般每次投饵后50%~70%虾吃饱为宜。一方面,可以降低残饵及粪便对水质和底质的影响,另一方面,使对虾不断游动觅食鲜活饵料,增强体质,另外,若后期发病,可降低投入成本,将损失降到最低。②注意水体营养以及虾体营养,水体营养主要包括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应当定期添加以培养水色、稳定水体。另外,定期添加促使对虾脱壳的产品,改善其体色,弥补对虾脱壳时所需的磷、钙、镁等多种元素,促进虾快速脱壳,消除体上寄生物,增强体质。③在饵料中添加15‰的Vc和0.2‰的VE增强对虾体质和抗应激能力;拌入适量大蒜素杀灭虾体感染菌;拌入适量保肝护胆药物增强虾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三种药品按使用说明轮流使用,换药时休药3~4天。
60天以后,体长普遍达到10厘米以上,日投喂5次,投喂量以40~50分钟吃完料台饵料为准。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注意对虾搬料,即每次料台吃空后下水捞底,检查底泥是否有残饵。若有搬料现象,应及时削减投饵量,避免饵料浪费及水质恶化。

3.其他措施
(1)放鱼置网
对虾白斑病的传播主要为垂直感染,即健康虾摄食死虾或病弱虾而感染,切断传染源对抑制白斑病大规模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放苗后20天,显微镜下检查,虾体感染白斑病毒,池中放养100克/尾鲤鱼苗5尾/亩,用以摄食病弱对虾。40天后,发现个别对虾虾体颜色转暗,头胸甲易剥离,内侧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斑点,镜检为病毒性白斑病,但尚未发现浮游虾。此时,再次放养500克/尾鲤鱼5尾/亩;同时,每天傍晚池边设置小型捕虾笼,早晨将所捕虾收集,检查发现80%以上为深体色的病虾。
(2)消毒
放苗后20~70天,每隔10~15天,以碘溴海因或聚维酮碘300克/亩全池均匀泼洒。消毒池水,大雨过后及时消毒。养殖后期,池底还原层较厚。病菌容易滋生。可用鱼虾强氯精200克/亩全池均匀泼洒,两天后可见虾体洁净,色泽光鲜。
(3)增氧
每池设增氧机4.5千瓦,通过增氧,使池中溶氧不低于4毫克/升。养殖初期,坚持午后开机2~3小时,午夜12:00至次日凌晨5:00持续开机。养殖中后期,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午后开机2~3小时,晚间9:00至次日凌晨5:30持续开机。另外,泼洒药物前后一定要注意增氧。施用微生态制剂必须在晴天上午,且持续充氧。阴雨天延长开机时间,若夜间溶氧降至3毫克/升以下,应及时施用“颗粒氧”等化学增氧品。
增氧的效果是综合性的,可以从多方面优化对虾的生存环境,从而抑制白斑病的暴发。首先,可以增强虾的运动和摄食能力,增强体质,从而增强对白斑病的抵抗力;其次,中和底泥的还原力,抑制厌氧菌的滋生;另外,可氧化水体中有害化学产物,如氨态氮、亚硝酸盐等,降低其毒性。
(4)防病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成功抑制了白斑病的暴发,获得了较好的收益。投苗6万尾/亩,收获4.2万尾/亩,成活率达70%。经过108天养殖,亩产710干克,饵料系数1.1,亩平均获利约11200元。
在养殖过程中经过两次危险期:投苗后40天,池中个别对虾发病,体色加深,但未见浮游及死亡,通过及时放鱼、消毒、保肝护胆等方法加以抑制;投苗后70天左右,早晨可见个别浮游病虾,此时天气转凉,病情不易扩散,通过池边设置小型捕虾网以及水体消毒、少量换水的方法加以抑制。

表1列出了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感染、发病随生长进程的发生情况。感染发病的标准:体色暗,头胸甲易剥离,内侧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斑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表1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感染、发病随生长进程的发生情况

根据表1,7月份,即养殖周期中的40~70天,为白斑病危险期,连续降雨、缺氧、水质恶化等因素都会诱发白斑病暴发,应随时查看、及时处理。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