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塘蓝藻的危害及处理措施
426
切换pc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水质调控是南美白对虾丰收的关键

出处:《海洋与渔业》杂志十月刊
作者:遂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方杨建
 

在粤西地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蓝藻是常见的水质调控问题,略不注意,往往会影响南美白对虾的摄食,诱发细菌性等疾病的发生,造成南美白对虾大量的死亡,因此,对于蓝藻,应引起足够在重视。下面介绍蓝藻的危害与成因及应对措施。

一、蓝藻的危害
    
高位池中的蓝藻爆发,当中的微囊藻与颤藻常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华,这种现象被养殖户称为“水华”。蓝藻不仅南美白对虾不能摄食,还会阻碍空气中氧向水中扩散,夜间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容易使南美白对虾应激、中毒、缺氧而偷死,当密度达50万个群体/升时,会大量死亡,尸体分解的藻毒素,有毒羟胺、硫化氢等危害南美白对虾。另外,湖北荆州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蔡增山认为,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是造成对虾养殖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而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往往伴生蓝藻爆发,蓝藻爆发是对虾早期死
亡综合症诱因之一。
    
二、蓝藻产生的原因

(一)气候影响
水温在28-30℃,蓝藻生长速度最快,超过25℃就会明显快于其它藻类。这也是蓝藻往往在春秋二季爆发的原因。再加上高位池面积较小,微风有利于藻类的聚集,强烈的光照,也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加速蓝藻分裂生长。

(二)种苗密度放养不合理
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是高密度精养模式,养殖密度过大,超过水体的承载能力,同时长期大量投饵产生的残饵含有大量的磷元素,南美白对虾的大量排泄物和浮游微生物死亡后尸体的积累,为蓝藻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类,经一段时间后蓝藻就抑制了有益藻类的生长。

(三)管理不当
广大养殖户培训和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所用的技术停留于旧经验,误把蓝藻爆发的水华当做优良水质水色,导致养殖过程缺乏科学性,错过最佳处理时机,增大EMS发生率。
    
三、蓝藻的预防措施
    
(一)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虾苗的放养密度应取决高位池的条件、增氧设备、水源水质和饲养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例如新建的高位池,淡水充足,海水良好,又有配套的提水设施和完善的中央排水系统,增氧条件好,放养密度可掌握在8~12万尾/亩,最高不应超过20万尾/亩。
   
(二)科学投喂
根据天气情况及对虾体质情况灵活调整投饵量,避免过量投喂,浪费饲料、污染水质、增加对虾消化系统负担。尤其是在高温季节要严格控制投喂量,投喂过少、影响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投喂过多,不仅浪费饲料,增加成本,而且污染水质和底质,影响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以至南美白对虾发病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应当采取少量多次和全池均匀泼洒的投喂原则,投饵量以虾吃7分~8分饱较好。南美白对虾在傍晚后摄食量较大,所以白天少投,傍晚后要多投。一般,水质不好或者南美白对虾发病少喂,连绵阴雨天少喂或不喂,南美白对虾蜕壳期少喂,转天多喂。虾体体长0.8cm~2.5cm,日投喂率7%~8%;体长2.5cm~4.5cm,日投喂率5%~7%;体长4.6cm~7cm,日投喂率4%~5%;体长7cm~9.5cm.日投喂率3%~4%:体长9.5Cm以上,日投喂率2%~3%。①
    
(三)以菌促藻
通过提高水体中有益菌类的数量来提高有益菌的比例以改变水体的菌相,利用菌藻共生原理以有益菌相带动有益藻相达到改变水体微生态。可以定期在饲料中添加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优化对虾体内微生物菌群,对提高对虾饲料利用率和预防消化道疾病很有益处。定期在池水中泼洒有益微生物等调水产品,使水体溶氧量控制在5毫克/升以上。
    
(四)提高底部溶解氧
溶解氧是评价水质稳定的重要标准,配备多种类型的增氧机,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增大充气量,开足增氧机保持水中充足溶解氧,尤其是凌晨池水溶解氧为最低时,是常见的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必要时可以用过氧精0.5~1公斤/亩或其他适量的增氧剂,有良好的效果,但在亚硝酸盐过高情况下,慎用增氧剂,防止加剧对虾应激反应。②
    
(五)建立日常管理制度
养殖户一方面,应每天勤巡池,观察水色变化、对虾活动状况、对虾摄食情况及对虾生长情况。另一方面,多观测水质,按时测定水温、pH值、盐度,天气变化,投喂饲料数量,注排水和成虾活动,有条件的还要检测氨氮与亚硝酸盐。当氨氮与亚硝酸盐超标的时候,用微生物制剂来来调节。同时勤开增氧机,开增氧机既可以增氧,还能促进水体流动,打破跃温层,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在晚上也要提前开增氧机。
    
四、蓝藻的治理措施
    
首先应停止施肥和减少投饵量,尽量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遏制蓝藻疯长与繁殖;其次加大换水量水。白天换掉10公分的表层水,晚上排放底层水,3天里尽快降低水体中的蓝藻密度;最后大量施用利水素和腐殖酸钠,连续用两天,并加开增氧机,引进含有硅藻、绿藻等优良藻种的水源,补充大量的光合细菌(1次10斤/亩,4-7天1次)等微生物制剂,做到藻相和菌相的平衡。


①.丁天宝 崔恩华 庄茂京:海水池塘虾蟹贝生态养殖中后期管理技术,《中国水产》,2009年第7期
②.吴琴瑟:对虾养殖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调控技术,《海洋与渔业》,2013年第6期


本文由《海洋与渔业》杂志社授权中国水产养殖网转载。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果转载必须注明原出处,否则引起的法律纠纷,责任自负。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