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很多成功养殖户的经验,放苗前后一个月是关键,是养殖成功的基础,所以做好前期相关工作,对整个养殖过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总结了一些成功养殖户的宝贵心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放苗前准备工作
清塘彻底是养殖成功的第一步,是关系到养殖成败的前提条件。
清完塘后,用60~80目筛网过滤进够水位,进行消毒。
放苗前有些水体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消毒剂过量、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水污染严重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肥水放苗前选用优质解毒剂解毒后可使水体中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效降解,提高肥水培藻的效率以及苗种的存活率。
放苗前试水虾苗成活率不高,主要为池塘条件和虾苗本身两大方面的因素造成,在池塘条件方面主要为:
1.重金属含量超标,氨氮、亚硝酸盐严重超标致使虾苗中毒而死亡;
2.池塘水pH过高或过低;
3.清塘时消毒药用量过大,解毒不彻底造成残留。
虾苗方面,就是怎样选择优质对虾苗?
除了可直观看出的几个健康形态外,若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利用显微镜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1.虾苗体内外是否有病灶(即细菌感染造成的出血点);
2.虾苗肠胃是否饱满,肠道蠕动频率是否正常、是否有力;
3.鳃部是否干净;
4.心脏跳动是否强有力且规律;
5.肝脏发育是否正常;
6.体表是否干净,没有纤毛虫附着。
放苗前进行防抗应激可消除胁迫因子来提高虾苗抗应激能力,进而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二.养水护底解养殖难题
前期良好水质的稳定可以有效预防EMS(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的发生,在彻底解毒后,根据放苗时间和天气情况,一般放苗前7天左右开始肥水。
肥完水,水色起来后,待水色稍微变清,根据水色情况进行适当追肥,再放苗,可使pH值相对稳定,大大提高虾苗适应能力和培养丰富的生物饵料。
在养殖过程中,及时适当的追肥,可防止倒水转藻,转化残饵、排泄物满足藻类生长营养需求,保持水体藻类丰富,溶氧充足,稳定水色,为对虾正常生长发育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放苗后要根据水色来进行追肥,可根据水色情况选择有益菌来灵活搭配使用。
底质好,水质自然好;水质好,底质不一定好。健康养殖是从综合调控底质与水质开始的,底质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对象能否健康生长。不良环境是养殖对象发病的主要因素,以底质改良为中心的水质管理已成为当今养殖成功的重要保障。若在肥水前,进行适当的生物清塘,可分解塘底有机质使其转化为藻类可吸收的营养盐,促进藻类生长,净化池塘水体环境。
三.虾苗保健
在放苗后可用益生菌混合浸泡后泼洒投喂,这样虾苗食进体内后可使有益菌在肠道内定植,促进肠道消化吸收,吃剩的虾料可被有益菌利用分解,有效避免了饲料对水体的污染,同时还可以稳定水质。
所以在养殖前期,做好放苗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对水质底质的养护和虾苗保健工作,能有效预防EMS,减少病害的发生,为养殖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