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体环境的常规化处理      
池塘和水体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载体,在放养虾苗前需要进行
清洁、整理和消毒,为营造与维护优良的养殖环境提供良好的基础。
      
首先,应该将池塘清理干净。排干池内水体,清除池底淤泥,对进排水口和池堤进行检查、修整,以防养殖期间水体渗漏。对池塘进行暴晒是有效杀灭池塘中潜藏病原生物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土池或泥、沙底质的高位池,在每茬养殖生产过后容易积聚大量的有机物、有害菌、病毒携带生物及有害微藻等,.通过暴晒池塘的方式能有效清理上述诱发对虾病害的病源。对于养殖多年的老化池塘先施用生石灰后再进行暴晒,效果更佳。铺设土工膜的池塘和水泥池可用高压水枪先清洗,再暴晒一段时间,但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土工膜和水泥在长时间的干露和高温下出现裂缝。
       
其次,安全用药杀灭有害生物。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选择安全高效的渔用消毒药物,杀灭池塘中的杂鱼、杂虾、小贝类,以利于养殖对虾在池塘水体环境中占有绝对优势的生态地位,同时还可杀灭环境中的病原生物。用药的关键是选用安全高效的药物和注意用药的时间间隔,以免药物残留危害对虾的健康生长。
       
再者,应对水源进行处理,保证用水安全。养殖水源需经过过滤和沉淀后再进入池塘,去除水体中悬浮性或沉淀性的颗粒物及其他一些生物,可减少水源中的杂质和非养殖生物对养殖对虾的影响。水源过滤可采用筛绢网和沙滤等方式。通常筛绢网的孔径可选择60-80目,主要用于滤除粒径较大的杂质或牛物,具体可根据不同地区水源中需要过滤的对象,选择合适孔径的筛绢网。养殖中常用的沙滤井、沙滤池等,过滤的效果与沙粒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沙粒粒径越小过滤效果越好,但也容易被污物堵塞,因此不必一味地追求细沙过滤,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沙粒过滤。
       
进水时可先进水至1米水深,然后在养殖过程中根据水质情况再逐步添加新鲜水源至满水位,也可一次性进水至满水位,具件要根据水域环境特点和水源供应情况而定。对于抽取地下水进行养殖的水源应先暴晒、曝气后再使用,一去除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池塘进水到合适的水位再选用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杀灭水中潜藏的病原生物及有害微藻等。
       
二、有限量水交换       
为保持养殖池塘水体环境的稳定,降低外源污染和病害交叉感染的风险,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应该控制换水的频率和换水量,实行前期全封闭、中后期半封闭相结合的有限量水交换模式。通常放苗后30-40天内不换水和添水。养殖中期逐渐加水至满水位,每次添加水量不宜过大,需保持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避免虾产生应激或受刺激而非正常蜕壳。养殖后期根据池塘水体情况和水源质量实行有限量水交换,每次添(换)水量为池塘内总水量的5%-15%,引入的新鲜水源最好经过过滤、沉淀和消毒处理,避免引入污染物和病原。
       
科学的水交换管理不仅可有效维持池塘水环境的稳定,还可减少养殖解野应激反应和感染病害的概率,提高养殖生产的成功率,还能节约水资源,减少添换水支出成本,提升综合效益;同时,减少养殖生产对周边水域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
      
三、水体环境营养调节      
1.微藻营养素
微藻需要在含有一定量的氮、磷、硅等营养盐的水体中才能良好地生长繁殖,而养殖前期水体中的营养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微藻的生长。因此,为培育优良的微藻藻相,形成一定的水色和透明度,需要科学施用微藻营养素,提高水体的营养水平,促进微藻的生长繁殖。
常见的微藻营养素主要有无机复合营养素、无机有机复合营养素、无机有机生物复合营养素等几种类型。无机复合营养素中含有易溶解不易被池塘底泥所吸附的无机营养成分,包括氮、磷、硅不同营养组分的配比合理,符合绿藻和硅藻的营养需求。该类型营养一般适宜为微藻提供即时利用的营养时使用,或是池底有一定沉积物又或者是水源营养水平相对较高的养殖池塘使用。无机有机复合营养素主要由无机营养盐和有机营养素复配而成,当中的营养盐可迅速溶解于水中被微藻直接吸入利用,有机营养素通过水环境生态系统的分解与转化,养分逐渐溶解于水中,保证了微藻营养的持续性稳定供给。该类型营养素适用于水泥池、铺膜池等没有底泥的养殖池塘或者是水源营养贫瘠、新建或养殖时间不长的池塘。无机有机生物复合营养素是在无机有机复合营养素的基础上加入有益菌及发酵物,主要是为了促进有机营养组分的分解与转化,保障微藻营养供给的稳定性、持续性和时效性。
通常对虾精养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在养殖前中期相对较高,到养殖中后期大幅下降,水体的碳氮比(C/N)低于2. 0,平均值仅为1. 64,水平偏低,碳营养元素(主要是有机碳)成为了异养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素。
而此时水环境中的氮营养大量积累,无法通过异养细菌进行充分的降解与循环利用。因此,在对虾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适量添加有,提高水体的碳氮比,可有效提高水中异养细菌的丰度,降低氨氮浓度,降解转化水体积累的氮元素,促进物质循环利用,改良水质;优化养殖环境;同时,还可提高养殖对虾的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增强机体免疫力。目前常见的碳源有蔗糖、葡萄糖、糖蜜、细米糠、甘蔗渣和木薯粉等。罗亮等(2011)在南美白对虾水族养殖实验系统中添加糖蜜和米糠,养殖20天,结果表明,综合对虾的体重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饲料系数等各项指标,以添加糖蜜的效果较好。
       
2.放苗前科学施用微藻营养素
一般在池塘进水后的放苗前一周根据不同类型养殖池塘和水源的营养水平状况,合理施用微藻营养素。对于养殖时间较长和底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可选用无机复合营养素;对于铺膜池、水泥池等没有底泥的养殖池塘以及新建或底质干净的池塘,可选用无机有机复合营养素或无机有机生物复合营养素。在施用营养素的同时应配合施用一定量的芽孢杆菌制剂,利用有益菌分解转化池塘中的有机物,既可为微藻的生长持续提供营养,又可起到清洁池底环境的效果。
      
3.养殖前期追施微藻营养素
放苗1-2周后,由于微藻的生长繁殖,水中营养盐被大量消耗,此时应该及时补充追施微藻营养素,保持水体适宜的营养水平,使微藻稳定生长,维持良好水色。一般每隔7 -15天追施一次,重复操作两三次。此阶段以选用无机复合营养素或液体型无机有机复合营养素为宜,最好避免使用固体型大颗粒有机营养素。具体用量应根据选用产品的使用说明,结合水中微藻的生长情况和水体营养状况等酌情增减。
       
4.养殖过程水体营养调控
养殖过程因强降雨、台风、温度骤降、消毒剂使用不当等各种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水体中的微藻大量死亡,透明度突然升高,水色变清,俗称“倒藻”或“败藻”。此时,可联合施用芽孢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制剂和微藻营养素,一方面利用有益菌快速分解死藻残体,促进环境中有机物的降解与转化,为重新培育优良微藻藻相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需及时补充微藻生长所需的营养,重新培育良好藻相。“倒藻”情况严重的,可先排出一部分养殖池塘水体,再引入新鲜水源或从其他藻相优良的池塘引人部分池水,提高水体中微藻的密度,再进行“加菌补肥’,的操作。此时,施用的微藻营养素以无机复合营养素或液体型无机有机复合营养素为宜。
此外,养殖中后期水体中的碳、氮营养的比例失衡,容易导致氮的大量积累,无法进行有效的循环利用。罗亮等(2011)提出,在南美白对虾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水环境的碳营养在养殖前期升高,中后期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氮含量则在养殖前期低,中后期不断升高并到达最大值;水体环境中异养细菌的数量与碳营养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这表明,在对虾集约化养殖池塘水体中,到养殖中后期容易形成碳氮比偏低的情况,而碳营养是限制异养细菌生长的关键因子。所以,对于增氧设施完备、养殖管理水平较好的集约化养殖池塘,可考虑在养殖中后期合理添加一定量的可溶性有机碳源,用以调节水环境的营养平衡,适当提高水体的碳氮比(C/N)水平,促进异养细菌的生长与繁殖,使池塘中富集的氮营养得以循环利用,达到改良水质、优化水体环境的功效(表1-1 ) , 
四、有益菌调控技术       
1.水产养殖常用有益菌
养殖池塘是人工控制的小型生态系统,其中的各种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关系复杂,且处于不断地波动变化中。水环境中的微生物是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及沉积物中的细菌直接或间接受环境内部复杂的理化因子及生物因子的综合作用。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池塘中有机物含量的不断积累,水体环境趋向富营养化,各种微型生物的生物量不断增加、群落结构相继发生演替。通过正确添加外源有益菌,可优化水体菌相结构,提高菌相的综合代谢活性,促进养殖代谢中间产物的分解,形成并维持以有益菌为生态优势的菌相结构,抑制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因此,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有益菌制剂调控和优化池塘养殖环境质量,已成为绝大部分养殖者的共识。
近年来,用于水产养殖的有益菌制剂主要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乳酸菌等,虽然也有些如硝化细菌、蛭弧菌、溶藻细菌等其他功能菌剂在小范围内使用,但其规模化和规范化的产业应用还较为有限。
(1)芽孢杆菌   
目前,在对虾养殖生产中使用的主要种类有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芽孢杆菌能够分泌丰富的胞外酶系,降解淀粉、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核酸、磷脂等大分子有机物,性状稳定,不易变异,对环境适应性强,在咸淡水环境、pH 3-10,  5-45℃均能繁殖,兼有好氧和厌氧双重代谢机制,产物无毒。
地衣芽孢杆菌De株对降解对虾粪便中的化学耗氧量和硝酸盐具有显著的效果,96小时内对化学耗氧量的平均降解率超过60%,对硝酸盐降解率则平均在50%以上,但样品中氨氮、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的平均降解率均呈负值,这是因为地衣芽孢杆菌De株对有机物具有较好的降解活性,使化学耗氧量明显降低,释放出氨氮、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反映出芽孢杆菌具有矿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在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转化中,释放出来的无机营养盐可为微藻所吸收利用,通过“菌藻接力”的生态作用,降低水体中养殖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避免水环境的恶化。
芽饱杆菌能够快速降解养殖代谢产物,减少有机物在池底的累
积,延缓池底老化,促进有益菌形成优势,抑制弧菌等有害菌的繁
殖。在养殖过程中施用芽袍杆菌制剂可有效降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
(COD) 、氨氮、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的浓度,促进养殖水体中的良性生态循环。定期施用芽孢杆菌还有利于稳定养殖水体的pH值,使之维持在8. 2-8. 4之间,避免因水体pH变化过大造成养殖动物应激。同时,还有利于养殖水体形成良好的透明度及水色,促进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芽孢杆菌通过降解池塘中的有机物,使之转化为可被微藻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营养盐或小分子有机物质,促进微藻的生长与繁殖。随着微藻生物量的增长,提升水体光合作用的产氧效率,加之芽孢杆菌对池塘有机物的高效降解和微藻对还原性无机物的吸收,所以施菌的池塘水体溶解氧含量高于未施菌的池塘。
(2)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一类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不放氧的原核生物,能利用硫化氢、有机酸作受氢体和碳源,利用铵盐、氨基酸、氮气、硝酸盐、尿素作氮源,但不能利用淀粉、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它能以光作为能源,通过利用环境中的小分子有机物、硫化氢、氨等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具有多种异养功能,能进行固氮、脱氢、固碳、氧化硫化氢等化学用,对促进环境中氮、磷、硫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养殖池塘中施加光合细菌,能够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因子,减缓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平衡微藻藻相,调节酸碱度。
光合细菌可适应温度范围为10-40℃,但在20 - 30℃时活性较好。实际应用中光合细菌的添加量与其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并非呈正相关关系,这主要与不同的菌种、菌原液浓度及具体的水体环境差异有关。如表3-4所示,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PSl )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尾水净化效果显著,但其净化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温度和菌浓度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光合细菌制剂的使用说明,并结合养殖池塘水质和天气等具体情况进行科学使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乳酸菌   
乳酸菌是指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乳酸的细菌的统称,属于无芽孢的革兰染色阳性细菌。乳酸链球菌族的菌体呈球状,群体通常成对或成链结构;乳酸菌族,菌体杆状,单个或成链,有时成丝状、产生假分枝。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常见于恒温动物和人的肠胃、牛奶、海产品和一些植物的表面。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应用价值较高。
乳酸菌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残余饲料和养殖尾水等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其中对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的净化效果明显,但对氨氮和化学耗氧量的效果不显著。在对饲料溶解液的净化过程中,随着水体温度和乳酸菌菌浓度的升高,亚硝酸盐、硝酸盐、活性磷酸盐的净化效率不断升高,温度在30℃时各个指标的净化率分别达到74.21%, 44.60%, 74.99%;菌浓度106个/毫升时净化率分别达到78.01%、30.52%、78.45%。但是,当水体中的饲料含量过大时,乳酸菌的净化率会所降低。对于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温度和菌浓度的影响与饲料溶解液的净化情况类似。
在养殖池塘中使用乳酸菌,不仅可以快速利用溶解态有机物如有机酸、糖、肤等,而且还可以快速降解亚硝酸盐,使水质清新。此外,由于乳酸菌生命活动过程产酸,故还可起到调节养殖水体酸碱度的作用。养殖过程中出现水质老化、溶解态有机物多、亚硝酸盐高、pH过高等情况时,可施用乳酸菌制剂。
      
2.有益菌制剂的应用
(1)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制剂     
在虾苗放养前将芽孢杆菌制剂与微藻营养素配合使用。通过使用芽孢杆菌制剂,提高池塘环境中的菌群代谢活性,降解转化池塘中的有机物,例如,池底存留的有机物、藻类营养素中复配的有机物等,使之成为可被微藻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促进微藻的快速生长,达到优化水体环境和为虾苗培育鲜活生物饵料的目的。此外,由于放苗前采取清塘和水体消毒等措施,池塘中微生物总体水平较低,及时使用芽孢杆菌有利于促进有益菌生态优势的形成,既可通过生态竞争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生长,还可与其他微小生物或有机碎屑形成有益生物团粒,为虾苗提供优质的饵料。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全程应该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制剂。一般每7-15天追加施用一次,直到收获。芽孢杆菌制剂使用量按菌剂含芽孢杆菌活菌量10亿/克、水体为1米水深计算,用量为0.5-1千克/亩。其目的主要是维持有益菌在池塘中的生态优势,同时起到增强水环境中菌群代谢活性的作用。通过强化菌群的生态功能,及时降解转化对虾排泄物、残存饲料、浮游生物残体等养殖代谢产物,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并且通过菌一藻生态链的作用,促进池塘环境的物质循环,达到净化水质,优化对虾栖息环境的功效。
(2)合理使用光合细菌    
养殖过程合理使用光合细菌制剂,可平衡微藻藻相,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在养殖中后期随着饲料投喂量的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日趋升高,此时容易出现水色过浓、透明度降低、微藻过度繁殖的状况。光合细菌制剂使用量按菌剂含光合细菌活菌量5亿/毫升、水体为1米水深计算,用量为2. 5--3. 5千克/亩。通过合理使用光合细菌制剂,利用其光合作用的机制,一方面,可有效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尤其是对氨氮具有明显的吸收效果),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优化水体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生态位竞争防控微藻过度繁殖,避免水体藻相“老化”,调节水色和水体透明度在适宜对虾健康生长的范围。此外,由于光合细菌在弱光或黑暗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在连续阴雨天气下科学使用,可补偿因微藻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微藻的生态位,起到吸收利用水体营养盐、净化水质、减轻富营养水平的效果。
       
(3)合理使用乳酸菌制剂    
由于乳酸菌具有较强的有机物降解能力,能有效吸收转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并且在代谢过程中产酸。所以,在养殖中后期出现水体泡沫过多、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多、水体老化和亚硝酸盐浓度过高等情况时,可选择使用乳酸菌制,促使水环境中的有机物得以及时转化,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保持水质处于“活”、“爽”的状态。对于某些地区在养殖过程中出现水体PH过高的情况,也可通过利用乳酸菌的产酸机能进行调节,起到平衡水体酸碱度的效果。乳酸菌制剂使用量按菌剂含活菌量5亿/毫升、水体为1米水深计算,用量为2. 5 - 3千克/亩,每10-15天使用1次。
    
(4)多种有益菌的协同应用    
由于不同种类的有益菌生理、生化特性各有不同,养殖过程中可根据水质情况将它们进行科学搭配使用,通过协同作用增强水质净化效率。例如,当养殖水体中微藻生长不良时,可选择将芽孢杆菌与乳酸菌、光合细菌配合使用,利用芽孢杆菌快速降解池塘中的有机物,乳酸菌或光合细菌则起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乳酸菌制剂、光合细菌制剂培养液中的其他营养
成分还可作为微藻的营养素被吸收利用,促进微藻的生长繁殖。罗
勇胜等人(2006)研究指出,利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协同净化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水体,对化学耗氧量的净化率可达到40%以上,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净化率为35%和81%,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的净化效率。沈南南等人(2007)的研究表明,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每周定期配合使用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光合细菌,可明显提高水质的净化效率。其中,芽孢杆菌搭配乳酸菌使用,对水体氨氮和COD的净化率最佳,可分别达到65%和37%;芽孢杆菌搭配光合细菌使用,对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净化率也较好,分别达到62%和46%。可见,在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不同种类有益菌的生态特性,根据池塘水质具体情况科学地把各种有益菌制剂进行组合搭配使用,可有效增强水体环境调控效果。
(5)菌一藻协同调控水质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通过科学使用微藻营养素和有益菌制剂,既可培育和调控优良微藻藻相,水体中的微藻又可与有益菌协同调控水质,为对虾的健康生长提供优良的水体环境。有研究指出,在以小球藻为优势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每周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其中使用菌剂5天后,芽孢杆菌一小球藻组的氨氮、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净化率分别为32.9%、13.5%、36%,光合细菌一小球藻组的相应净化率分别为33.3%, 6.0%、41.8%;在养殖35天时、芽孢杆菌-小球藻组和光合细菌-小球藻组的氨氮净化率可达到76.4%,78.9%;并且藻-菌环境系统的水质净化效率明显高于单藻和单菌的环境系统。所以,在养殖生产中应同时培养优良的微藻藻相和菌相,使之形成一种菌藻生态平衡,通过两者的生态协调作用可有效调控水体环境。因此,可在虾苗放养前同时使用微藻营养素和芽孢杆菌制剂,培养良好的藻相和菌相,在养殖过程池塘微藻藻相和天气变化情况,合理使用芽孢杆菌制剂和微藻营弄素,促进有益菌和优良微藻的生长繁殖,维护好菌藻系统的生态功能,从而达到优化养殖水环境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使用有益菌制剂时,不应仅仅只依赖于某一种细菌,而应充分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特性,并根据养殖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指标,选择合适的有益菌制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可选择多种有益菌合理搭配使用,、通过多菌种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全面净化水质,优化养殖环境,促进对虾健康生长。
    
五、理化型水质改良剂的种类与应用    
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池塘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不断增多,水
质日趋老化,加之养殖过程中天气变化的影响,水体理化因子常常会发生骤变。此时,在合理运用有益菌调控的基础上采取一些理化辅助调节措施,科学使用理化型水质改良剂,可及时调节水质,维持养殖水环境的稳定。
      
水产养殖常用的理化调节剂主要有:pH调节剂(生石灰、腐殖酸),吸附剂(沸石粉、麦饭石粉、白云石粉),增氧剂(过氧化钙、双氧水),离子调节剂(活性钙离子、镁离子制剂)。其中有些调节剂同时具有多种功能,例如,生石灰既可用于调节水体pH还具有消毒功效,漂白粉、双氧水则既能用于水环境消毒同时还可可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所以,在选择使用水质理化调节剂时,应综合考虑养殖水质状况、需要调控的目标和调节剂产品的主要功能,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下面就对虾养殖生产中常见的几种水质理化调节剂的特性和使用策略进行介绍。
      
1.生石灰
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是对虾养殖生产中常用的理化调节剂,当其与水反应可形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用生石灰能提高水体碱度,调节池水pH值,使水中悬浮的胶体颗粒沉淀;可增加钙肥,有利于微藻繁殖,保持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改良底质,提高池底的通居性。同时,生石灰还可起到一定的消毒效果。一般在养殖开始前作为消毒剂和底质改良剂使用,用量为100-150千克/亩;在养殖过程中当遇到水体pH过低或强降雨天气时可作为水质改良剂使用,用量为10-20千克/亩,具体应该根据水体的pH情况酌情增减。生石灰容易受潮熟化,熟化后效果会明显降低,因此应及时使用,储藏时要注意防潮。
       
2.沸石粉、麦饭石粉、白云石粉
沸石粉、麦饭石粉、白云石粉是一类具有多孔隙的颗粒型吸附
剂,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在养殖中后期,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大量增
多、水质混浊时,可用它吸附沉淀水中颗粒物,同时关闭增氧机令
水体静止一段时间后排出池塘底层水,达到澄清水质的效果。另外,也可作为吸附载体与有益菌制剂配合使用,将有益菌沉降至池塘底部,增强其底质环境净化的功效,达到改良底质的效果。一般养殖中后期每隔2 -3周定期使用一次沸石粉,可有效保证水质清新,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防控微藻过度繁殖,在强降雨天气后也可适量使用。一般用量为10-15千克/亩,但具体还应该根据养殖水体的混浊度、悬浮颗粒物类型和产品粉末状态等酌情增减。
      
3.过氧化钙
过氧化钙(CaO2)多为含结晶水的晶体(CaO2·8H2O),呈白色、淡黄色粉末或颗粒,与水反应可形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可作为环境改良剂,起到供氧、平衡pH及消毒等功效。强降雨天气后,池塘水体硬度降低,池底容易缺氧,使用过氧化钙可以增加水体钙含量和硬度,提高池底溶解氧含量,为养殖对虾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此外,养殖中后期池塘中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适量使用氧化钙可促进氧化反应,避免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一般用量为1千克/亩,用于水质调控可选用粉剂型的产品,用于底质改良则以颗粒型的产品为好。
       
4.腐殖酸
水产养殖中使用的腐殖酸产品多为黑色粉末或颗粒状,能络合
水体中的悬浮有机物及有毒、有害物质,平衡酸碱度。当养殖水体
pH值过高或不稳定、水混浊、泡沫多、蓝藻过度繁殖时,适当使用腐殖酸能络合溶解态有机物保持水质清新,同时还可调节水体
pH,促进微藻藻相的稳定。
       
5.双氧水
双氧水是过氧化氢(H2O2)溶液,无色、无味,可释放出氧气,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可用于增加水体溶解氧、消毒和氧化水体中的还原性物质。当养殖中后期遇到低气压、持续阴雨天气、水中溶解氧含量骤降、水色发暗、水体有机物含量过高等情况可适量使用双氧水,迅速增加水体溶解氧,改善水质。一般的双氧水产品含过氧化氢2.5%-3.5%,有些高浓度的双氧水产品含过氧化氢26%-28%,因此,具体用量要根据产品中含过氧化氢的浓度与养殖水环境情况而定。由于双氧水在强光、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造成失效,所以,应及时使用,尽量避免长期贮存,确需暂存的可选择阴暗、通风的条件下短期保存。                   
       
6.复配型的水质调节剂
将常规的理化型环境调节剂与有益菌、高效净水剂、中草药等
科学搭配,形成复配型的功能性水质调节剂。养殖过程中根据水体
环境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池底有机物较多、水中肥度不足时,选择使用微生物型调节剂;水体混浊、呈黄泥水色时,选择使用高效净水型调节剂;对虾发病或应激反应时,选择使用中草药型调节剂。
      
六、针对pH、氨氮、亚硝酸盐的调控措施      
1.养殖水体pH值偏高的调节
(1)水色偏浓而pH值升高的调节
这是由于微藻繁殖过盛,导致pH值偏高。此时可更换部分水体(引自蓄水池或地下水源的更佳),再施放无机载体的芽孢杆菌制剂和光合细菌制剂,以抑制微藻的过度繁殖,调节pH值。
(2)水色正常但PH值偏高的调节
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养殖前期,主要原因是池塘老化、塘底含氮有机物偏多或者使用石灰过多,而且水体缓冲力低。可先泼洒乳酸菌制剂和葡萄糖中和碱性物,再使用腐殖酸提高水体缓冲力。
(3)水色呈蓝色或酱油色而PH值变化较大的调节    
这是由于有害藻类(蓝藻或甲藻)过度繁殖所引起。水源条件好的可以更换部分水体,避免蓝藻或甲藻分解的毒素影响对虾的生长,换水后,使用光合细菌制剂和腐殖酸,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如果出现蓝藻集中到池塘下风处的情况,可使用杀藻剂局部泼洒,然后使用活性钙或粒状增氧剂改善底层溶解氧状况,再同时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或乳酸菌等有益菌制剂调节。
    
2.养殖水体pH偏低的调节
    
土池养殖水体pH值偏低,一般是由于酸性土质引起,或是长
期下雨造成的;高位池养殖后期水体pH值也多会偏低,这主要是因为养殖代谢产物积累造成的。此时,可用农用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提高水体pH,一次用量不宜过大,一般以5-10千克/亩为宜,可视需要反复多次调节。此外,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有益菌及时降解代谢产物,维持微藻的平稳生长,也有利于保持养殖水体pH值的平稳。
       
3.养殖水体氨氮过高的调节
(1)水源氨氮过高的调节    
如果采用地下水作为养殖水源,由于地质原因,部分地下水氨氮含量偏高,抽出来的地下水必须充分曝气,让水中的氨氮挥发和氧化后再行使用。对池塘水体可施用芽孢杆菌制剂和微藻营养素培养有益菌和优良浮游微藻,吸收氨氮。也可以使用具有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有益菌制剂和光合细菌制剂降解转化氨氮。
(2)养殖中后期或者拉网捕虾等操作引起氨氮升高的调节    
先施用沸石粉和粒状增氧剂或活性钙等改良底质,同时施用光合细菌制吸收氨氮,再使用芽孢杆菌制剂降解转化有害物质,可有效降低水体氨氮的含量。
       
4.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过高的调节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过高多见于池底有机物较多、水体溶解氧不足的状况。预防亚硝酸盐过高必须从养殖初期开始。
(1)从放苗前“养水”开始至养殖全程定期施用芽孢杆菌制剂,养殖前期使用有机载体的芽孢杆菌制剂,养殖中后期以使用无机载体的芽孢杆菌制剂为宜。
(2)水体偏浓或阴雨天气施用光合细菌制剂和乳酸菌制剂,保障养殖代谢产物及时降解转化,优化养殖环境。
(3)定期施用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的有益菌制剂,并保障水体溶解氧含量。
发现亚硝酸盐过高,可先施用活性钙或增氧剂,同时加强开动增氧机,增加池塘底部和水体溶解氧含量,然后加大施用乳酸菌制剂和具硝化反硝化功能的有益菌制剂用量。
(作者:曹煜成 文国樑 李卓佳 胡晓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