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纤毛虫病。 
(1)病因 附着在对虾卵及幼体的纤毛虫属于缘毛目(Peritriha)、钟虫科(Vorticellidae)的聚缩虫(Zoothammium sp.)、单聚虫(Carchesium sp.)和钟虫(Vorticella sp.),还有累枝虫(Epistylis sp.)。除钟虫外都是群体,每个虫体的前端呈盘状,具有纤毛的围口带呈逆时针方向,围绕到胞口。它们用柄附着在对虾幼体外壳上,妨碍幼体运动,争夺幼体饲料,影响对虾幼体的变态发育,甚至使幼体死亡。从它们的收缩状态可加以区分:聚缩虫群体的柄同时收缩;单缩虫群体的柄不同时收缩;钟虫的柄呈螺旋弹簧状收缩;累枝虫的柄不会收缩。 
该病的发生常与幼体密度过大、营养不足、水温过低、pH值下降及幼体患其他疾病有关。在上述情况下,幼体蜕壳间隔增长,增加了这些寄生虫附着繁生的机会,使它们能大量地附着在幼体身上。它们不仅影响对虾幼体的行动,增加活动的能量消耗,并且大量地争夺幼体饲料,使幼体衰弱而死亡。 
(2)症状 肉眼观察,患病的对虾幼体行动迟缓、身上似有绒毛,呈绒球状,在普通显微镜下,可看到全身附有虫体。 
(3)防治 本病是育苗常见病,有季节性。发现有该病出现时,要严格进行亲虾消毒,必要时育苗用水也要进行消毒。治疗时可用15×10-6福尔马林或20×10-6生石灰促进蜕皮,24小时后换水,但效果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