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的饲料及疾病防治技术介绍
592
切换pc版

    牛蛙的饵料在蝌蚪期和幼蛙、成蛙期,有所差异。仔蝌蚪摄取从卵中带来的营养,5—6天后,已成为杂食性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食,也喜食煮熟的蛋黄、绞碎的鱼肉、动物肉及其内脏和蝇蛆等;孵化后50—60天,可食煮熟的土豆、甘薯、米糠、各种饼类及豆腐渣等植物性食物;变态后的幼蛙到成蛙转为肉食性,喜食活饵。幼蛙阶段的主要饵料是蛆、蚯蚓、鱼苗、小泥鳅等,随个体的增长,逐步捕食较大的昆虫等动物性饵料。死饵(不活动的静态饵料)必须驯化使其养成习惯,否则一般不食,有的情愿饿死。

  根据上述,对饲料工业提出下列要求,一是根据牛蛙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特点配制系列饲料;二是饲料在水中稳定性要高,一般要漂浮时间10小时以上。因幼蛙、成蛙是跳起捕食的。三是从蝌蚪到成蛙发生的疾病是以预防为主,因而要求在饲料中加入抗病添加剂,能预防烂皮病、肠胃炎病、肝病及其它因投喂单一商品饲料而引起的各类营养缺乏症等。

  目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制的抗病型牛蛙膨化颗粒饲料,基本上能满足上述三要求,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在牛蛙的养殖中,目前发现有下列主要疾病: 

  1、车轮虫病 
  该病是由原生动物车轮虫所引起。常在密度过大、蝌蚪发育缓慢的池中发生,患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肉眼观察,蝌蚪尾部发白,常浮于水面。防治方法,一是减少放养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的水体;二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1.4ppm。 

  2、气泡病 
  患该病的蝌蚪,身体膨胀,失去平衡能力,在水面仰游,解剖可见肠内充满气体。防治方法,一是高温期间每隔2—3天加新水一次,可搭棚遮荫降温;二是捞出患病蝌蚪放于较清凉的水中,用20%的硫酸镁液浇1—2天后再入放蝌蚪池。 

  3、肠胃炎病 
  该病是由细菌性或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该病发生快,危害大。蝌蚪肠胃发炎充血,肛门四周红肿;幼蛙或成蛙肌体酸软,无力跳动,可造成死亡。防治方法,一是放养前蝌蚪池作好清塘消毒工作,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二是饲料的原料要好,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三是每日清扫饵料台的残饵,并刷洗饵料台;四是除保持水质清新外,每周全池泼洒一次漂白粉,使池水漂白粉含量为1—2ppm;五是患病时,可用0.05—0.01%的食盐水浸泡。 

  4、红腿病 
  该病多发生于密度过大、水质差的池塘中。患病牛蛙大腿腹部与前肢之间的皮肤发红,后肢无力,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4月后死亡,是牛蛙养殖中最常见最危险的疾病。防治方法,一是养蛙池定期进行消毒,以改善水质;二是病蛙用20%磺胺脒溶液浸泡24小时,可以治愈。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