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是相当特化、特殊、特别的一类爬行动物。无论是它的演化历史、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和生理机能,还是在民俗文化上,均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正因为它的与众不同,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对龟宠爱有加,从信仰、民俗,到食用、药用及玩赏等方面都有相关记载。近年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用、药用和玩赏等方面的需求量剧增,导致滥捕乱猎现象更加严重,致使有着上亿年历史的龟类动物正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开展龟类动物人工养殖,不仅有利于保护野生龟类资源,有利于防止和延缓龟类动物的灭绝,有利于龟类动物的持续利用,而且也捉进了龟类(仅指淡水龟类,以下类同)养殖业的发展。使龟类养殖业成为淡水养殖业中的又一新秀。
    人类利用龟类的历吏虽可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但龟类养殖业却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之前,龟类养殖业尚未在我国形成一定规模,仅有极少地方开始养殖少量的乌龟。自90年代初,我国龟类养殖业才逐步发展,尤其是1996年中华鳖市场衰退后,大多数养鳖场开始转向或兼养龟,一部分投资者也开始注意龟市场,湖南、湖北、江苏和浙江等省,大大小小的养龟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龟类养殖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初步调查,到2002年底,我国年产10万-20万只龟苗的养殖场有8家;年产l万只龟苗养殖场有100余家;年产100-1000只龟苗养殖场多达上千家。其分布点以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居多,安徽、河南、山东、福建和海南次之。从养殖的种类来看,主要以乌龟、黄喉拟水龟、红耳龟、鳄龟、三线闭壳龟、黄缘盒龟为主,金头闭壳龟、周氏闭壳龟等一些稀有种类仅有少量饲养。其中鳄龟、红耳龟、黄喉拟水龟、乌龟的养殖规模较大,乌龟、红耳龟的养殖数量和年繁殖量最多,每年乌龟苗繁殖量在300万只左右;黄喉拟水龟、鳄龟次之,每年有龟苗5万只左右;三线闭壳龟龟苗仅有2000只左右;黄缘盒龟龟苗不到1000只。乌龟、黄喉拟水龟、红耳龟和鳄龟的养殖场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江苏和浙江;而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则以三线闭壳龟、鳄龟、红耳龟、黄喉拟水龟、乌龟为主,少量饲养黄缘盒龟。
    笔者参观过南北各地大大小小养龟场不下30家,这些养龟场的养殖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4种类型:季节性暂养、温室饲养、鱼龟鳖混养(外塘饲养)、立体饲养。随着我国龟类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面积和生产规模日趋扩大,许多潜在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问题有以下4点。
    1.养殖的合法性 
人工养殖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龟类动物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我国有关法规明文规定,饲养繁殖和利用野生动物,必须到当地林业厅或农林局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利用许可证,且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禁止贸易。就龟类动物而言,到目前为止,除已被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外,所有的龟类都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成员。由此可知,无论饲养哪一种龟,都应该申请办理有关许可证。但目前仅有极少数(不超过10家)养龟场办理了相关许可证。
    2.提高受精率    
乌龟、黄喉拟水龟和红耳龟等龟种的孵化技术已相当成熟,关键是如何提高卵的受精率。有养殖户介绍:每年秋末初冬之际,将雌雄龟分池饲养,次年开春再合池,这样有助于增加雌雄龟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能提高卵的受精率。
    3.稚龟成活率     
在稚龟饲养过程中,开食和相互咬尾两大问题直接影响成活率。大多数稚龟刚出壳一周内不吃食,有养殖户将新鲜猪肝(其他新鲜小鱼、肉类等均可)剁碎拌在混合饵料中引诱龟,大多数龟能提早开食,部分龟开食后,其他龟也会跟着吃食。互相咬尾现象是大规模养龟场部会遇到的难题之一。稚龟尾部长且细,似细小游动的蚯蚓,特别是在饲养密度过大时,饥饿的稚龟误认为是饵料而互相撕咬。断尾龟的断裂处有腥味,更易被同伴啃咬,所以,一旦发现断尾龟应立即隔离。
    4.疾病防治   
受饲养温度、密度、饲料和水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龟类疾病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温室养殖,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现病龟应立即隔离并消毒,避免全池龟感染发病。
我们知道,龟是变温动物。它们的免疫系统依赖于环境温度的高低,环境温度一旦低于自身的最适温度,病菌就容易侵入其体内,导致龟发病。因此,日常管理中,正确保持温度是预防龟患病的关键,是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方法之一,问时,加强环境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