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是保证水质健康的必要也是健康养殖的基础
583
切换pc版

一、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

俗话说:“ 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是鱼、虾、蟹、鳖、龟、蛙等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到产量和经验效益。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生长发育。如果水质的一些基本指标超出生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养殖动物生长速度缓慢,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提高,经济效益下降。重者可能造成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水质对养殖的水生动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常的养殖水体(未被工业污染),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ph值(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5项指标。重金属、农药、化工污水等污染的水源,如超出《渔业水质标准》,则不能用于水产养殖生产。对养殖用水,必须定期进行全面科学检测。如果片面检测或仅凭经验主观判断,可能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科学的检测可得出正确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告诉养殖者水质的状况,从而判断水质是否满足水产动物生长的要求,以及是否引起动物发病。水质检测的另一个作用是为改善水质、鱼病的用药提供依据,减少因施肥、投饵、用药等日常管理造成的鱼类死亡损失。因此,水质检测是保证水质健康的必要,也是水产健康养殖的基础。

二、溶解氧——水产动物生命要素

同人一样、水产动物也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不同的是人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而水产动物呼吸的是水体中的溶解氧。水体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时泛塘致死。
            
1、养殖(育苗)水体溶解氧一般来说,养殖(育苗)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ppm),至少应保持3mg/L.轻度缺氧虽不至死,但鱼虾生产速度会变慢,饲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上升;水中溶解氧过高会引起鱼类气泡病。
            
2、造成溶解氧不足的因素
(1)高温。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C上升到35C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mg/L降至6.93mg/L,高温会引起水体中的溶氧降低。此外水产动物和其他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增多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2)养殖密度过大。水体中众多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加,生物耗氧量也增大。
(3)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4)无机物的氧化作用。水中存在如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的溶解氧。

3、引起鱼、虾浮头的原因

(1)上、下水层温差产生急剧对流。在夏、秋高温季节,精养塘水质肥浓,白天上、下水层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溶解饱和,下层水严重缺氧,由于水的热阻力,加之风平浪静,使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傍晚以后,如果突然下雷阵雨或刮大风,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造成上、下水层急剧对流,上层溶氧量较高的水迅速对流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耗净,偿还“氧债”,从而使整个池塘的溶氧量迅速下降,造成缺氧浮头。
(2)水质过肥或败坏而引起。夏、秋高温季节,池水温度较高,加之大量投饵,使池水很肥。如果久晴不雨,又长期不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水色转黑)或败坏(因浮游植物繁殖过度而导致大批死亡,水质转浑发臭),引起鱼类浮头。
(3)光合作用不强而引起。由于阴雨连绵或大雾,致使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水中溶氧补给量少,而池水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又不断地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缺氧浮头。
(4)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引起。由于水蚤、轮虫等浮游动物过度繁殖,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使池水转清,水中溶氧主要靠空气溶入来补充,远远不能满足耗氧需求,引起鱼类浮头。

4、鱼虾缺氧时的反应
            
轻度缺氧时,鱼虾出现烦躁,水面明显看到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呼吸加快;严重缺氧时,大量鱼虾会浮头,甚至死亡。如武昌鱼和白鲢在0.6mg/L溶氧时开始大量死亡。长期处于1.0-3.0mg/L溶解氧时,鱼虾摄食基本停止,生长速度极慢,抵抗力下降。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浮头的高产池塘,饲料系数高、经常发病的原因。
 
5、溶氧与其它有毒物质的关系
 
保持水中足够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物质(如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含量。例如:水中有机物腐烂后产生氨和硫化氢,在有充足氧存在的条件下,经微生物的耗氧分解作用,氨会转化成亚硝酸盐再转化成硝酸盐,硫化氢则被转化成硫酸盐,变成无毒的最终产物,并被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吸收。因此水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如果缺氧,这些有毒物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据测定,当水中溶氧由1.54mg/L提高到2.2mg/L时,NH3的含量由0.4mg/L降到0.2mg/L,亚硝酸盐可由0.04mg/L降到0.01mg/L.

            6、如何增氧?
            好的办法是经常注入新水,晴天中午或后半夜经常使用增氧机,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经常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如生物底优或强效底优解毒灵或EM调水王或复合高效利生素或高效复合芽孢杆菌或百灵硫化菌等,缺氧浮头时遍洒“绿爽”或“精氧”,是水体缺氧的应急措施。

三、pH值——水质状况的晴雨表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pH值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NH3 和H2S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其毒性也不同。

1. 水质pH值的控制标准
海水养殖pH值一般应控制在7.5-8.5之间。水体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pH值的变化对水产养殖动物和水质均有很大影响。
      
2. pH值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直接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接危害,甚至致死。酸性水中(pH值低于6.5)可使鱼虾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鱼虾浮头。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尽管食物丰富,但鱼虾仍处于饥饿状态。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大批死亡。如鳗鱼在pH值低于5时,鳃变红褐色黏液分泌增多,呼吸衰竭而死亡。pH值在低于4或高于10.5时,鱼虾不能存活。
      
3. pH值对水质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pH值高于8,大量的铵(NH4)会转化成有毒的氨(NH3)。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4. 如何调节水 
水质偏酸:当pH值水于7时,可全池泼洒碱土,生石灰提高pH值0.5左右。水质偏碱:当pH值在7-8.5之间时,适宜于鱼虾生存,当pH值大于9.0时,可采取措施降低PH值,降低pH值的最好方法时换水或注入新水。也可全池泼洒复合降解灵或亮壳宝或绿爽来降低pH值。平常定期使用生物底优或强效底优解毒灵或EM调水王或复合高效利生素或高效复合芽孢杆菌或百灵硝化菌等生物制剂。

四、硫化氢(H2S)——水体中剧毒气体
      
1.硫化氢的来源
硫化氢(H2S)是一种可溶性的毒性气体,带有臭鸡蛋气味。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产生硫化氢:一是养殖池底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二是异养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硫化氢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这是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
      
2.水体中的硫化氢的控制标准
水产养殖(特别是育苗)生产中,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该严格的控制在0.1ppm以下。
      
3.硫化氢的毒性
硫化氢对于水产动物是种剧毒物质。大约0.5ppm的硫化氢可使健康鱼急性中毒死亡。当水中的硫化氢浓度升高时,鱼虾的生长速度、体力和抗病能力都会减弱,严重时会损坏鱼虾的中枢神经。硫化氢与鱼虾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液载氧能力,导致鱼虾呼吸困难,造成鱼虾中毒死亡。
硫化物在水中能常以HS— 和H2S两种形式存在,S的量极微,HS— 和H2S的比例受pH值调节,转化形式如下:  
H2S→H++HS-      H++HS-→ H2S
H2S有毒,HS- 无毒。等量的H2S,pH值越低,毒性越大。按H2S的离解常数,当pH值为9时,约有99%的硫化氢以HS- 形式存在,毒性小;当pH值为7时,HS- 和H2S各占一半;当pH值为5时,则有99%的硫化氢以H2S的形式存在,毒性很大。由于海水的pH值较高,所以海水养殖受到硫化氢危害的机会比淡水养殖小。
      
4.维持池水硫化氢不超标的方法
(1)充分增氧,高溶解氧可氧化消耗H2S,并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与繁衍。通过泼洒高效增氧剂如三效救星,加开增氧机可达到增氧的目的。
(2)控制pH值:pH越低,发生H2S中毒的机会越大。一般应控制pH值在7.8-8.5之间,如果过低,可用生石灰提高pH值,但应注意水中氨氮的浓度,以防引起氨氮中毒。
(3)经常换水:使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同时向新水中添加Fe、Mn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的H2S。
(4)干塘后彻底清除池底污泥,如不能清除,应将底泥翻耕曝晒,以促使硫化氢及其它硫化物氧化。
(5)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定期施用浓缩光合细菌及粒粒活水菌和清水素等。
 
五、氨(NH3)——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

1.氨的来源
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粪便)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氨对水产动物是种剧毒物质,养殖池中由于有动物排泄物,必定存在氨,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越高。
      
2.水中氨的控制标准
氨对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由于个体和品种差异而安全浓度有所不同,为保证鱼虾的安全,水产养殖(育苗)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ppm以下。
      
3.氨的毒性
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
(1)在0.01-0.02ppm的低浓度下,水产动物可能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一是干扰渗透压调节系统;二是易破坏鳃组织的黏膜层;三是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鱼虾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会抑制生长。
(2)  在0.02-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水生动物疾病的原因共同起迭加作用,加重病情并加速其死亡。
(3)  在0.05-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皮、胃肠道的黏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4)  在0.2-0.5ppm的致死浓度之下,鱼虾类会急性中毒死亡。发生氨急性中毒时,鱼虾表现为急躁不安,由于碱性水质具较强刺激性,使鱼虾体表黏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鱼在水体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嘴挣扎。
      
4.氨的毒性与pH值的关系
对水产动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是氨(NH3),而不是铵(NH4)。铵(NH4)对水产动物没有毒性。在水中氨和铵存在如下转化:
 
NH3 +H2O→NH4OH→NH4++OH- 
NH3 +H2O←NH4OH←NH4++OH-
表2 水体中有毒氨(NH3)在总氨氮中的比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表中可以看出,pH值越高,氨的浓度将增加,而铵的浓度将减少;反之,pH值越低,氨的浓度将降低,而铵的浓度将增加。当pH值低于6.0时,水中的氨的含量将是0。在水质分析中,测定的氨氮是氨和铵的总量。根据水的pH值和温度,可以查出氨的浓度。
      
1.如何防止水中氨过高?
在养殖(育苗)生产中,要定期检测控制水中的氨氮指标,池塘氨氮含量一般要控制在标准值以下。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及时排污,尤其是小水泥池养殖或虾蟹育苗时,应将池底污泥彻底排掉。
(2)  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尽量减少残饵。
(3)  养鱼中使用铵态氮肥(硫铵、碳铵、硝铵)时,应避免pH值过高。铵态氮肥与生石灰不可同时使用,一般应相隔十天以上。
(4)  4-8月期间,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如中仁清水素、浓缩光合细菌等)和底改白+黑及特效底爽,对降低氨氮效果显著。

2.水中氨氮偏高如何处理?
水中氨的浓度超过0.02ppm就属偏高,应设法改善。可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水体的pH值,减少氨的浓度,降低氨氮的毒性。
(2)定期冲注新水,稀释水中氨氮的浓度。
(3)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中仁清水素、光合细菌、粒粒活水菌及底改白+黑及特效底爽。

六、亚硝酸盐(NO2- )——水产动物致病根源

1.亚硝酸盐(NO2- )的来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一旦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内积累。这种情况在对虾、河蟹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生,如河蟹1期蚤状幼体对NO2--N的要求含量必须控制在0.2mg/l以下,若超过此量将导致幼体大批死亡。

2.亚硝酸盐的控制标准
根据现有文献,亚硝酸盐的毒性依鱼、虾、蟹种类和个体不同而不同,因此,对各种鱼虾的安全浓度差异很大。为确保鱼虾蟹(尤其育苗期)的安全,建议将亚硝酸盐含量必须控制在0.2mg/l以下。

3.亚硝酸盐的毒性
当养殖水体中存在亚硝酸盐时,鱼虾类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其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鱼类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中,会发生黄血病或褐血病。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的环境因子。
当水中亚硝酸盐达到0.1ppm时,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逐渐丧失,会造成鱼虾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
当亚硝酸盐达到0.5ppm时,鱼虾某些代谢器官的功能失常,体力衰退,此时鱼虾很容易患病,很多情况下鱼虾爆发疾病而死亡,就是由于亚硝酸盐过高造成的。亚硝酸盐过高可诱发草鱼出血病。鳗鱼亚硝酸盐中毒时鱼体发软,胸部、臀部带浅黄色,肝脏、鳃、血液呈深棕色。对虾中毒时,鳃受损变黑,导致死亡。

4.怎样防止亚硝酸盐过高?
(1)定期换注新水。
(2)保持养殖池或育苗池长期不缺氧。
(3)少施无机氮肥,高温季节以施用中仁肥水宝、肥水膏为主。
(4)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中仁清水素、光合细菌、粒粒活水菌及底改白+黑及特效底爽。

七、池水变坏的征兆、原因及改善方法

池水变坏多半发生在高温季节,由于腐殖质的发酵分解及水生植物繁殖过盛所致。其征兆有:

(1)水色呈黑褐色带混浊,是池中腐殖质过多,腐败分解过快所引起。这种水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和鱼的成长。
(2)水面出现棕红色或油绿色的浮沫或粒状物,一般是蓝绿藻大量繁殖所致,而蓝绿藻类又大多不能被鱼作为饵料利用,反而消耗养料,拖瘦水质,抑制可消化藻类的繁殖,影响鱼的生长。
(3)水面有浮膜(俗称“油皮” ),是水体中生物死亡腐败后的脂肪体,粘附尘埃或污物后形成的。多呈灰黑色,鱼吞食后,不利于消化;同时,浮膜覆盖水面也影响了氧气溶于水中。
(4)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泛,水色逐渐转变,池水发涩带腥臭,是腐殖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碳酸、硫化氢、氨氮、沼气造成,这些气体都具有毒性,对水产养殖动物有一定的危害。
(5)鱼的活动反常,有时在水面旋转打团,久不下沉(某些鱼病也有此种现象);有时浮头起来后,迟迟不回沉,或吃食量逐渐减少。发生这些现象,如检查不出鱼病,则是池水转坏的征兆。
改善的办法,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一般采取加水或换水,再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施部分肥料。可用光合细菌等加以改善水质,也可用石灰拌塘泥泼洒,中和池水酸性,使塘水转肥变活,为鱼类及其饵料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

 
八、“肥、活、嫩、爽”水质的具体要求

水质的肥、活、嫩、爽是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良好水质和水色在视觉上的一个概括。所谓水质肥,就是鱼饵的浮游生物种群多,数量大,繁殖量高。通常较好的水质,由于不同种类浮游生物在光照、温度等外界条件不断变化的影响下,其活动的水层和水区也随之经常变动,因而使池水呈现出多变的颜色,即所谓的“早淡晚浓”或“早红晚绿”,阳光下呈映云彩状,称之为活。水带绿豆色或浅褐带绿色,肥浓适度而不污浊,可谓嫩爽。因此,从水色可以判断水质的好坏,以下几种水质,可认为是较好的。
      
1.绿豆色: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绿球藻类和隐藻、硅藻,有时有黄绿藻等,透明度约在25~30厘米。
2.浅褐带绿色:透明度较高,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硅藻、绿球藻目一部分、金黄藻和黄绿藻等。
3.油绿色: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隐藻、硅藻、部分金黄藻和绿球藻目一部分。当隐藻和绿球藻特别多时候,透明度就低些。
这几种水色,天热时水面上均无任何颜色的浮泡或浮膜出现。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