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有机污染可分为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两大类,外源性污染,主要指由池塘养殖过程中施用有机肥、投喂饲料、动物的粪便以及使用消毒剂、抗生素等药物所带来的污染;此外,池塘引进的被有机污染的水也属外源性污染范畴。内源性污染,则是指池塘中水生植物和藻类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生物残骸分解所产生的有机物以及气提作用和絮凝作用形成的颗粒有机物等。
一、池塘有机污染的危害
1、引起藻类种群变化
水体受有机污染后,藻类会呈畸形繁殖,那些鱼虾类不易消化的蓝绿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藻类,水面出现“水华”,发出恶臭味,当这些藻类死亡后,蛋白质分解还会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对养殖动物产生危害。
2、 增强水体毒性
水体受有机污染后,水中的鱼腥藻等大量繁殖继而死亡,因其本身就含有毒素,鱼类吞人后可导致中毒死亡,这些藻类死后分解还会产生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些化合物经氯制剂消毒后能形成多种致癌物质,对鱼类乃至人类健康都十分有害。
3、 导致养殖对象患病
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可引起病源微生物大量繁殖,这时如果养殖对象机体受伤,机能下降,这些致病微生物就会趁虚而人,造成爆发性流行病。
4、 造成水体缺氧,引起浮头泛塘
有机物在水中分解,会消耗水中大量溶氧,容易造成水体严重缺氧,使养殖对象出现浮头症状,甚至泛塘,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二、防控对策
1、 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进行适当的混养
投放密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池塘水质的变化,密度越高,养殖水质越易受污染,同时在放养时应注意“吃食鱼”和“肥水鱼”的搭配比例,适当增加鲢鱼、鳙鱼的放养比例。
2、 合理施肥
主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有机肥与无机肥交叉施用的原则,有机肥发酵消毒后施用的原则,以及在晴好天气时施用的原则。
3、 科学投饵
既要掌握“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投饵原则,又要注意尽量使用颗粒饵料,减少因饵料散失而造成水质污染的发生机会。
4 、防止引进的水源污染
养殖水体进水时,一定要关注水源的污染情况,有条件的单位要对水源进行各项水化学指标的检测,发现水源受污染时,应暂停进水,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及时处理。
5、 适时清淤
池塘淤泥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它们也是造成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适时清淤可有效防控养殖水体的有机污染。
6、 合理选药
选药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础,提倡选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鱼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和“三致”(致畸、致变态 致癌)药物,严禁向养殖水域直接泼洒抗菌素,严禁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作用而又难以修复的鱼药。
7、 注意换水
换水是控制养殖水体有机污染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水体受有机污染时,换水应是首选的方法。
8、 利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生物菌制剂(如庆丰生物的安消酶)能发挥氧化、氨化、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能将动物的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等,为单胞藻类生产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从而降低了水质的有机污染。
三、关于安消酶
1、安消酶是如何工作的?
(1)微生物菌群
①将腐败的有机质作为食物来源进行分解消化,并将它们转化成乳酸、水、二氧化碳和氮气,同时获得能量来繁殖新的细胞;
②分解有机质并杀死那些能产生臭味和有害气体(如胺、氨气、二氧化氮、三氧化氮、吲哚、3-甲基吲哚和硫化氢等)的细菌;
③分泌细菌素和能杀灭或控制其它微生物的杀手毒素;
④产生消化酶类和代谢酶类提供给虾;
⑤只要食物来源存在就能通过微生物的繁殖来实现自我更新。
(2)消化和代谢酶类
①有机催化剂:通过消化和新陈代谢作用加速物质的转化,能将有机物分解成能被微生物吸收的简单的水溶性营养物质——从而加速对有机废物的消化,并能有效地消除异味;是很好的微生物活性的推进剂。
②有机酸:辅助分解油脂和蛋白质类废物。
2、安消酶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控制蓝藻绿藻的爆发和有毒浮游生物的滋生。
(2)减少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的水平。
(3)用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引起的鱼、蛙、龟和虾的创口感染以及池塘养殖中日常死亡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