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要点(基本要素):
水——水质(日常)管理。
种——养殖(放养)模式。
饵——饵料(肥料)配套。
鱼儿离不开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良好的水质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
池塘(水)的前期准备:包括水文资料,排灌设施,池塘载水量,清塘消毒。
鱼苗(种)的前期准备:包括放养品种、放养密度、搭配比例或轮捕方式。
饵料(肥)的前期准备:饵料系数,饲料采购或肥料准备。
养鱼先把水养好,水好渔病自然少。整个水产养殖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水质(日常)管理的过程。良好的水质“肥、活、嫩、爽”。
肥——营养丰富。水清不一定缺肥(缺少肥料),水肥不一定营养丰富。肥不仅仅只是肥料多,而是要营养物质丰富。其实,池塘因长期投喂饲料或施肥,并不缺少N、P肥料,只是N、P不平衡。所谓的不肥是指池塘水体缺乏鱼类摄食的营养物质——浮游动植物。
活——有活力,有变化。水质变化较大,浮游植物所占的比例较大。
嫩——水质鲜嫩。能被消化的浮游植物比例较大,水质不老化。
爽——水环境清爽。水不老但营养丰富,水色漂亮且变化。溶氧丰富,毒性小。
水产养殖动物作为水环境中的主体,对水环境有一定要求和适应性。同时,水产养殖动物对水环境又有一定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作用、彼此改变、关系密切,不断处在矛盾和平衡过程中,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病害。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是关键。而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优化养殖水环境生态结构,对于预防病害的发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