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藻的形成与危害
蓝藻在自然水体中分布很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可在极端不良的环境中出现,对温度、盐度升高,照度、养分、溶氧下降及硫化氢出现等不良环境有较强的耐性。
蓝藻有些种类具有固氮能力,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从而改变水体中的氮磷比,所以蓝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关系。
在一些富营养化的水产养殖水体中,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例如微囊藻夏季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体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样的物质。不但会发出恶臭味,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体中漂游,当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淀,在鱼池池底富集,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蓝藻的大量繁殖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大量耗水中氧气而造成对虾的死亡。蓝藻很多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藻毒素(简称MC),能直接对鱼虾类产生毒害。蓝藻繁殖过盛会抑制其它藻类生长,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蓝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就会严重破坏水体物质平衡,使得表层以下,其他种类的藻类很少。温度越高蓝藻繁殖越快,光合作用强烈,引起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高pH值的水体特别适宜蓝藻的繁殖,所以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不适宜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伤害。
蓝藻中个别种类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会产生生物毒素。毒素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中毒死亡;长期暴露于富营养化水域中的水生生物或水产品体内有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人类。常见症状譬如视力模糊、皮肤刺激、呕吐、粘膜起泡、肌肉和关节痛、肠胃炎、肺脏实变、肝肾损伤和各种各样的神经性影响,严重时可以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导致死亡。微囊藻毒素性质稳定,普通的食物烹调并不能降解,食用后危害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其潜在的威胁不容我们忽视。
二、蓝藻产生的原因
1.受其它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大规模暴发,但当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故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2.池塘水质过肥,养殖水体中富营养化,水色偏浓,水草活力不强,乱用杀虫杀菌药物破坏菌相、藻相平衡,不经常换水的池塘气温升高后,易造成蓝藻爆发; 
3、外源水富含蓝藻,高温条件下进水,造成蓝藻爆发;
 
4、不懂生物制剂品种和功用,乱用生物制剂,造成蓝藻爆发。 
三、蓝藻暴发的处理
1.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治理蓝藻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除去有机磷。
2.实行生态养殖。不用或少用杀虫杀菌药,可经常使用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调节水质,维护菌相、藻相平衡。
3.蓝藻暴发时一定要双管其下,防治结合,重点预防。首先,全池泼洒沸石粉10千克/亩,使之絮凝蓝藻;第二,间隔3—4小时后推荐使用EM菌如利菌多,三环活力源抑制,同时保持水中的溶氧(底加氧2-3亩/瓶),然后使用碧水安(厦门利洋水产)解毒,用量为每瓶2亩,在杀蓝藻的时候蓝藻会释放大量的蓝藻毒素,防止虾蟹中毒。注意使用微生物制剂过程中必须防止蟹池缺氧,天气闷热时不应使用,而使用时则应开动增氧机;第三,平衡氮磷比例,通过泼洒无机磷改变氮磷的比例,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类快速生长成为优势藻种来抑制蓝藻生长,从而改善蓝藻过度繁殖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