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先养水,对水产养殖户来说并不陌生,很多人都很认可这个关键,民间也有新塘旺三年的说法,因为新塘的水质好、病害少、鱼虾生长速度也较快。但是随着养殖年限的增长,水质变的差了,病害也会增加,鱼虾生长的速度也会下降。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林文辉老师介绍,池塘养殖存在连作障碍,大多数鱼虾病害与池塘的土壤有关,池塘土壤的修复是病害控制的基础。池塘土壤是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泥与水之间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水产养殖者只关注水质管理,而严重忽视池塘土壤的管理。加上目前养殖模式对池塘环境诸多破坏,导致池塘土壤的生产性能严重退化,产生连作障碍。如果池塘象个茶壶,池塘底质就象茶叶,想用变质的茶叶泡出好的茶水,是绝对不能的。
"新塘旺三年
",这是我们目前池塘养殖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本质就是池塘养殖的连作障碍。
池塘土壤衰退主要表现就是生长速度降低和病害严重。由池塘土壤衰退所导致的病害单靠药物是无法解决的。这也是池塘养殖业过去二十几年来病越多、药越多;药越多、病越多的根本原因。
"养鱼先养水 养水先养泥
",池塘土壤的健康才是安全生产的保证。池塘土壤的修复可以通过常规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高温修复,最后再将土壤整平、压实。
池塘底质常规修复,是通过干燥、清淤或推塘的方法来进行。检测土壤中的pH、交换酸度、有机物、N、P、K、Ca等。然后根据检测的结果使用石灰和化肥调整。再用犁耙将土壤翻耕破碎。将池塘过量的淤泥清除,一般池塘底泥深度为一个耕作层,即10~15厘米,过深或过浅都不利于生产。另外土壤干燥过之后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否则微生物失活,不能有效分解有机物质。最后就是推搪了。另外施肥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对土壤营养素进行调节,尤其是补充微生物激活物质或土壤改良制剂。
微生物修复通过开沟、根据土壤检测数据采用相应的微生物种群以及选择适当的土壤修复制剂和确定使用剂量。
植物修复是在休耕期间种植植物,如草类或蔬菜,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轮作手段,对土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对于受重金属污染的池塘土壤,最有效的解毒修复就是种植能吸收重金属的植物。采用植物清楚重金属时,必须将植物连根清除,并作适当处理,避免二次污染。种植植物作为轮作的,可采用干燥的方法,让植物自然死亡,再用犁耙或者其他方法清理,干燥后,埋入土壤闷烧。这种热处理的作用时提高土壤的氧化态、碱化土壤、补充钾肥、杀灭不良生物、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提高地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