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虾池水色的概念和意义1、虾池水色的概念:
水色-----既池中水面阳光下所表现出的颜色。主要是由具有活力的单细胞藻类和浮游动物及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悬浮物或状物等表现出来的颜色。因此在虾池中,其组成可能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泥炭或腐植质的色素、微生物及浮游生物、腐浮的残饵、腐植质、有机质及粘土等等。由于这些物质当中以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为最主要,对水色的影响也最大;所以,养殖中培养水色就是经常所说的“培养藻类或肥塘”.
但漂亮的水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天气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有时池水在上午为绿色,下午则为黄绿色,隔天就转变成棕色,即是因为主要藻相或其他浮游生物改变的原因。
2、虾池水色的意义
水色的重要意义, 很多养殖户是非常明白的,也总结了很多谚语来证明这一点,比如说:“养虾先养水”; “又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饵”; “放苗三天不养水,不如回家把觉睡”;等等这些就可以说明培养水色的重要性和进行科学的水色管理的好处。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维持良好的水色,就表明我们对水色的环境全部了解,并能控制其生态平衡。如果养虾技术员没有这种能耐,我们的技术水平就大打折扣.因为一般高产量的虾池的技术员,多或少具有此种能耐。
二、水色(藻类)的作用很多养殖户都知道“养虾先养水”的重要性,在生产实际中,也积极的采用各种办法来肥塘,培养藻类,力争养虾成功并获得高产稳产.这个水及水色到底有多大的魔离让许多养殖户,甚至专家如此奔波呢? 这个水及水色到底有那些奇妙的作用?现在,笔者总结出来水色(藻类)在对虾养殖中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为对虾提供天然饵料,从而减少部份饲料的投喂,节约成本.
水色的形成,主要是浮游生物或微生物所形成,除了少数有毒的种类外,大都可直接或间接作为养殖生物的饵料。其原理就象使池水缺乏营养变成丰富的营养,虾苗一旦放入池中,就象小孩出生一样,有很多奶水,既有很多天然营养,又能增加免疫能力,虾苗当然也就健康了。所以,在虾苗放养后,若水色培养良好,往往在数星期的时间可不必投喂人工饵料。
2、有遮阴的重要作用,减少对虾的刺激并抑制丝藻与池底苔癣、小草的滋长
大家都知道,对虾是喜阴的水生动物,白天它需要在阴暗的环境条件下,舒服的睡觉,让身体健康地生长着;若培养良好的水色,透明度小,光线照不到池底,对对虾生长有利;另外,池中的丝藻、苔癣或小草是绿色生物需要光线而生长,若满地滋长时,不但限制池虾的活动空间,也常常引起池中的对虾卡于这些藻类间而死亡。等到丝藻、苔癣或小草大量死亡腐败后,又能使溶氧缺乏,甚至引起池虾之死亡。因此,若能够培养稳定符合标准的水色,透明度减少,底部的丝藻、苔癣或小草因得不到日光的照射而被抑制,自然死亡,这也是在养殖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增加水的溶氧
良好的水色主要是由丰富的有益的藻类所形成,他们本身具有光合作用,在白天均能有效的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使对虾的摄食量增加、消化与吸收正常,而致提高成长,而溶解氧的增加,实际上或多或少的能够降低二氧化碳(CO2)、氨氮(NH3)、硫化氢(H2S)及甲烷(CH4)等含量的作用,增加对虾对有毒物质容忍的能力。
但是,过浓的水色有时会引起夜间溶解氧的降低,需要用增氧机增氧或施用天然增氧宝增氧或换水而去补救。
4、稳定水持并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
水色良好,其中的有益藻类、细菌或原生物等在水中大量繁生时,能吸收由养殖生物排泄及饵料腐败形成的氨氮(NH3)、硫化氢(H2S)(如光合细菌),使其浓度降低到不会害到对虾生长的浓度,保持一个健康的动态平衡。再者,若引进的水源含有相当浓度的重金属,由即可经由水中有益的藻类、微生物、有机颗粒及悬浮的土壤颗粒加以吸收或吸附而沉淀。因此水色扮演极为重要的降低毒物的功能,并具有稳定水质及维持暂时的生态平衡重要作用。
5、稳定对虾情绪,减少相互残杀
正如前节所说,水色能增加透明度,减少光线刺激,使对虾在阴暗的池底具有安全感而乐于栖息。这样一来,对虾的活动范围较小,可减少互相碰面进行打架、残杀的机会,就可减少对虾个体能量的消耗而快速成长。在水色变清或刚放养虾苗或虾苗换池时,若水色没有做成,将导致虾浮游,耗费能量,且易受飞、灯光或其他物体的惊吓面跳跃。因培养漂亮的水色在对虾养殖中极为重要。
6、具有提高并稳定水温的作用
据研究可知,水色过浓的池水,由于其蓄热的能力比清瘦的池水要快,且散热的速度又比清瘦的池水慢,因此,在相邻的二个不同水色的虾池中,有水色的池,其池水水温比清水池或无水色的池塘高0.5~2摄氏度。水温高能促进对虾快速生长,缩短养殖时间,而寒流来临或冬季养虾时,除具有保温作用外,其水温的下降速度也慢些,被冻死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7、减少有害病菌的繁生
有害细菌与藻类往往在虾池中竞争空间、营养物质。也常常为了自己要达到优势种群,有些种类慢慢的分泌特殊物质来抑制对方的生长。当良好的水色形成且极稳定时,常会或多或少抑制有害细菌(如弧菌)的增生,从而减少虾体得病的机会。
三、不同水色形成的原因和利弊由于水中主要藻类的种类和含量不同,虾池的水色也各种各样.我们必须了解各种水色的特点和对养殖的利弊,对优良的水色种类进行培养和加以管理;对有害的水色种类加以改良,这样,对虾的健康养殖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具体如下:
1、红褐色或粉红褐色水
此种水色主要为硅藻的大量繁生所形成的。其池水的透明度约有25~35厘米左右。往往在加有淡水、有机物较多且天气较冷时的条件下最易发生。当池水呈现这种颜色时,无经验的养殖户因不知其原理,常常恐慌,以为是虾池不正常而大量换水以改变水色。殊不知,这却是最佳的虾池水色,常欲求之而不可多得呀,并且要长久维持此种水色更是不容易,若因无知而加以更换该池的池水,是非常可惜的。
硅藻的营养丰富,消化容易,故虾池若经常维持此种水色,则虾类健康、色泽鲜艳,产量也高。但若大量繁殖或成为优势种时,该种水色过浓时,使硅藻致累积于鳃丝上而影响气体交换有关。导致虾病发生的可能.
2、淡绿、黄绿水色
绿色水系的池水,主要是由池中含有多量绿色藻类所组成。若在淡水使用较多,盐度较低的虾池中,其透明度随着绿色成分的增加而减少,即从淡绿色的70厘米到浓绿色的20厘米。这种绿色序列的淡绿色水,一般在新池、海砂为底的虾池或底土有机物较少、池底较瘦的虾池较容易发生。一般而言,是相当优良的水色.若能在养殖期间一直维持淡绿色,则对虾的生长速度虽没有第一种水色的快速,还是能健康快速生长,且池中虾大小分布均匀。
如果,我们能管理得恰当好处,不使绿色成分太多太浓且水色稳定,则池中的虾体不但色泽亮绿,且得病的机会就会减少。水色虽然是淡绿色,若水色经常变化,不稳定,(比如,池水转变成绿色时),得病机肯定会增加,甚至引发大量死亡的现象。这就是所说的“水色好也发病”的原理.可见水色好并且还要稳定的重要性.但养虾成功的前提还是必须是培养优良的水色.对高位池高密度养殖或无经验的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
3、暗绿色及黑绿色水
由于水温提高、虾池老化、藻类的生长进入后期及池中有机物大量增加,致使原以绿藻为主和浮游生物为主的水色转变成以蓝藻为主、绿藻为副的水色。蓝藻类愈多则墨绿色的现象也愈明确,有量甚至形成黑绿色水。
虾池一旦成默绿或黑色或蓝黑色,虾壳往往有很多附着物寄生,象泥土一样的颜色。一般情况下,大部份的池虾仍可成长,但其成长的速度很缓慢,池虾得病的机会也高,但活存率仍相当良好,但长期在此水色下成长的话,则发容易生池虾大小极度参差不齐,甚至形成僵虾。
4、天蓝色及蓝色水
盐度降低或淡水的条件下,以微囊藻或蓝藻为主的水色,严重时,水面上呈现一片象豆花状绿色泡沫,该藻类死亡后,产生甲烷等有毒物质,对虾易中毒死亡.则此种水色下的对虾,容易形成软壳虾,其严重者高达80%的发生率,此时体力衰弱、活力极差,产生缓慢死亡现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有时,还会引发虾池产生大量的浮游动物如轮虫、介水蚤或机脚类,对于虾的生长有极不良的影响。此时,应及时加以处理,使其改变成黄绿水色。
5、黑褐色与酱油色水
虾的放养密度过大、残留的饲料或粪便积累过多、不换水或池底长期酸化或老化的虾池及养殖期间愈靠近后期的虾池导致溶解性及悬粒性的有机物大时增加,使褐藻、鞭毛藻及裸藻形成,则常会发生黑褐色与酱油色水色。愈容易发生,特别是大量的投喂下烂鱼烂肉或贝类,更容易产生该种颜色。
有该种水色的虾池,若增氧或搅动水面时,常常见到水面有大量粘集在一起的泡沫,久久不散。还容易为病原菌所侵入,而引起一些红体、红鳃、黑鳃或肿鳃等疾病。再者,有时,还分泌毒素,使鱼贝虾中毒。如果饲养斑节对虾(草虾),很容易得蓝虾症即为草虾中毒。病虾的症状表现为其额角缩短变钝,体色蓝黑,鳃部的头甲(Carapace)向外突出欲称鬼虾,虾体背腹部的重叠节凸起极不平整,属部亦变曲成波浪形式,其成长停顿或仅及于正常者的一半而已。因此种水色属于不良池水,应及时更换和改良为宜。
另外一种黑褐色与酱油色水色则与池中主要藻类无关,纯碎是由水源或底质中含有大量溶存的单宁酸(Tanic acid)及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向水中释放大量的褐色有机酸使池水变成该种颜色。因此在潮湿多雨的泥炭地(Peat soil)、肥沃的的稻田、果林地开挖的虾池很容易发生此种现象。
6、黄(酸)色水
此种水色主要为由金黄色鞭毛藻所形成,一般若繁生此种水色时,则底栖的硅藻、蓝绿藻及丝藻,由于鞭毛藻分泌物的关系,大都不易生长,故有时甚至稳定,可维持黄水约二个星期左右,然而有时浮游的绿藻亦可继续生长,至池水颜色为黄中带绿。
这类鞭毛藻形成的主原因,是池水及池底中有机物质或腐烂物堆积太久(不一定太多),没有及时进行改良,细菌及时进行分解,使PH值下降,形成黄酸水色。此种现象在虱目鱼塘常常发生,但在淡水养虾和浅水位的虾池,也常常发现该中水色。由于这些藻类甚为微细,不能直接为池虾所摄食,故不是优良的水色。此种水色除了抑制对虾的成长外,严重者还会引起大量死亡。应即刻换水或增氧或改良水,至少要使池水或水色为黄中带绿,才能使对虾脱离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此种水色虽然不为对虾所喜欢,但却是最佳的贝类幼苗的饵料,有时欲刻意培养,仍不可得足够的数量。因此在贝类(二枚贝)的繁殖业中,有人专门录找此种水色,大量抽取,然后卖给贝苗繁殖场。
7、黄绿带红色水
该种水色由黄酸色水再演进为黄绿色水,此时若碰到温度先降低,又突然升高时,气温不正常时,则耐高盐度的红色细菌及耐高温的原生动物大量繁殖,而形成该种水色。一般此种水色不易发生,只在前几年和2003年气温不正常的早春、高盐度的虾池中有发现该种水色。但对虾在此水色中,会因渗透压调节失常而慢慢大量死亡。最后,池中只见一些耐盐的原生动物与丰年虫,此时,通过降低其盐度和施用生物制剂能改良该种水色。
8、混浊水
因池水中含有大量悬浮于其中的浮游动物、粘土微粒或有机碎悄而形成。此种水色对虾池的影响有好有坏,视其浮游物质多少与混浊水中所表现的水色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浑浊水色。分别记述如下:
(1)白浊色水
此为最坏的水色。以肉眼即可看到悬浮于水中的无数小白点,俗称小头虫,这些小白点大多为动物性浮游生物,在静止或无风的水面,常可看见这些生物聚集于此,此丝状漂浮,或成龙旋风式的旋转。其主要种类为原生动物的绒毛虫、轮虫、聚缩虫等,形成白茫茫一片,被称为“白露水”。
主要的危害是:干扰了池虾的栖息,消耗并降低了池中溶解氧,致池虾极不安定,而有沿地岩独游的行为,如此则耗费体能而减低成长。当情况越来越坏的时候,则原生动物的绒毛虫大量发生,这些绒毛常侵袭危害到身体衰弱或得病将死的池虾的栖息,降低池中溶氧,致池虾极不安定,而有沿池群游的行为,如此则耗费体能而减低成长。当情况愈来愈坏时,则原生动物的绒毛虫会大量发生,这些绒毛常侵袭危害到身体衰弱或得病将死的池虾,使池虾常列队靠着岸边慢慢的等待死亡。另外,白浊色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杂质,给各种细菌提供了衍生的机会,因此凡这种水色的虾池有90%以上的得病机会,苗种存活率会大大降低,产量不高。特别是因水母过多而引起的白浊水,常使,不得不重新一季全部死亡,不得不重新投放虾苗。所以,必须及时处理,变为优良水色,具体方法见水色培养及调节一章.
(2)土黄浊色或灰浊色水
在普通池或高密度土池的养殖中,由于池壁含有多量的微细粘土,每当遇到狂风暴雨之时,微细粘土被雨滴冲刷而进入虾池或者进水时,进入了洪水入虾池中,致使池水中悬浮着大量的悬泥而成为浑浊。所以,被称着“泥浆水”;在台湾被称着 “浊水青”水,如遇大风,则维持很久。
根据悬泥结合营养、有机物、微生物或藻类的不同,常常表现为青浆水、黄浆水、白雾水三种水色。根据研究和观察表明: 事实上,青浆水、黄浆水一种中性水色,它们不好也不坏。由于欲语说“浑水好摸虾”,浑水能挡住光线刺激, 虾在水中较为安定,不会四处游动,也就比较容易管理;另外,水中有机物多,给虾提供丰富营养,促进池虾的成长。所以,有些养殖户常常有业者在池中增加一层薄薄的粘土,就是这个目的;还有经验的养殖户,在生产实际中常感觉到土黄浊色水,投饵量如果增加10~20%成左右,对虾也长得快。但在高密度或高位池养殖中,在暴风雨中出现这中水色,水质易不稳定、易缺氧和带病菌。
9、清色水或瘦水
池水清沏见底,形同矿泉水,藻类不易培养起来,久而久之,苔癣、水草遍地滋生,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该种水色。主要原因有:藻类老化,突然死亡,水中缺乏藻种;水中缺乏营养元素或者水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藻类不能正常生长, 如虾池底经常出现成红色或黑色,或水色微蓝,这些都是因为水中含有过量的铁、锰与铜等原因;另外,池底过酸,酸碱度pH在5.5以下,藻类也不能生长。这种水色透明度很高,养虾不容易成功,必须及时处理, 具体方法见水色培养及调节一章.
四、水色(藻类)的培养方法(一)、水色(藻类)培养前提条件和基本方法
1、水色(藻类)培养前提条件
水色是以藻类为主的浮游生物的颜色的综合反应,水色越漂亮和优良,就证明以藻类为主的浮游生物越多,他们生长就越旺盛,但要想藻类为主的浮游生物越多,生长旺盛,就必须具备象其他植物生长一样具备的条件:
①藻种:也就是藻类的幼小体,如果虾池的水中没有这些藻类幼小体,就象蔬菜地里没有蔬菜种子一样,即使施用再多的肥料,也不可能长出蔬菜来,虾池中没有藻类的幼小体,当然没有很多藻类,水色很透明和清瘦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②营养:一个虾池即使有很多的藻种,它要不断的生长,就必须满足它的营养要求,否则,藻类就不可能生长,水色肯定会清瘦.通过施放各种营养成分的产品,就是经常采用的办法.
③水温:培养藻类就象种蔬菜一样,有了藻种和营养,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才会正常生长.水温越高,水色很浓;
④无毒质:水色与池塘养殖中,各种技术程度、管理方式、虾池现况与业者应变能力的错综复杂相互影响,所呈现出来的结果。除了在高度集约式养殖的情形,不太重视水色外,一般传统的养殖方法如集约式养殖或半集约式养殖,良好的水色及其维持,是养虾科技与养虾艺术的结合中所能表现出来的最高境界。因此必须了解做水的基本原理,才能进而运用其技术。故必须了解下列各项。
2、池塘底土的特性、营养状况与老化的情况:
虾池之底土,因虾池的放养地点,而有多种不同的之质,也因此其化学特性相异甚大,并进而影响池虾与水色。氐质为含海砂或土石较多者,因渗漏大芝养减少,水色较清不易维持;而泥质或砂质壤土,因保水力强且营养适中,水色的维持较为容易。池底之老化与有机物的含量,透气性有关。新开的虾池,特别是在海埔地者,或将老化底泥完全移走者,做水即相当困难。但底泥太老化者则形成褐藻、鞭毛藻或蓝绿藻,对池虾亦不利。
3、各水色中浮生物的环境需求:
一般言之,绿藻在营养较少者发生较多,其氮磷比约在4~6:1,而硅藻与蓝绿藻则易在营养丰富的水域中生长,其氮磷比约在7:1左右。而有机物较多者,蓝绿藻的生长越旺盛;硅藻则必须要有多量的硅肥才能生长,易生鞭毛藻与褐藻,而硅藻对于日照之光度需求却比绿藻为大,至于蓝绿藻则不需要很强的日照光度即可生长。这也就是刚放养虾苗后,由于池水不深,池底光度极适合蓝绿藻的大量繁殖,而生成的底藻(土皮)之原因。至于浮游性游生物者,桡足类属于清水域的生物。虾池在放养的早期以桡足类为多,中后期以后,则由轮虫取而代之,即是此种道理。
4、池水中各环境因素变动的范围及营养含量
影响浮洲生物的环境因素,在虾池中的月变化及周日变化,应加以了解。其变化的趋势与含量或浓度的高低亦要加以掌握。一般言之,虾池之溶氧,PH水温与氨、硫化氢在周日变化中都有相同的趋势。氮肥与磷肥、磷肥与硅藻、铵量与有机物等营养物质,亦各别都有正相关的关系。也因此在放养初期,底藻产生,而营养物大为缺乏;故在注水放养后宜开始放肥并做水。等到养殖后期,因多量投饲或残饵的分解营养大量增加,若再施肥不仅浪费,且会有不良的效果。在春或秋季较适合绿藻的生长,冬天时则为硅藻的繁殖期,厦天则以鞭毛藻与蓝绿藻为主。
5、肥料的特性及施肥的方式与用量:
肥料加入虾池后,因生物的吸收,土壤的因定,颗粒物的吸附,至浓度降低而失去效果。又因有机物与残饵之分解与渗出而更形复杂,故宜遵守“少量多次”之原则。一般言之,铵盐有利于绿藻之生产,尿素则有利于褐藻的生长,硅酸盐有利于硅藻的生长,并抑制黄色鞭毛藻的增生。浮游植物需要氮肥时,以氨态氮最易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待期浓度低至某种程度时,再吸收硝酸态氮。至于亚硝酸态氮则较少吸收甚或不吸收,除非前两者之浓度太低。而营养盐之吸吸方式,仍应注意C:N:P之比值。若为硅藻时,则宜注意N:P:Si之比。肥料之特性亦能影响藻类之生长,如遇磷酸钙,并非碱性而是酸性。若虾池藻类很少池水成碱性时,则有促进水色之生成效果;但若为酸性者,则反而有抑制之作用。
6、虾体的大小、数量及其成长
在高密度放养的虾池中,当虾池个体仍很小时,其对虾池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不大。但随着池虾的长大,生物量的增加,代谢物如氨或尿素之排泄等等,则会引起一连串之生物与化学变化,导致溶氧的缺乏、氨氮的增加及水质太肥,故在刚放养的池虾时,水色较不易形成。而在放养后期,则水色极易做成。可由于环境的多变,致水色之变化频多。欲维持久优良的水色,相对的较为困难。也因此池虾增多或长大时,水质管理或水色维持之技巧更为重要。再者,虾体的健康程度、得病的情形与病害的种类、亦宜多加了解,因这些现象都与水质、水色的变化有关。比方说,虾体已很衰弱,并有弧菌(Vibrio)感染,且水色不好时,此时最好勿快速换水,改变水色;否则会导致更高的池虾死亡率。
7、饲料之特性与种类
无论饲料之安定性多好,在投放虾池至被摄食吞进虾胃的这段时间内,即有机当程度的颗粒崩散到水中溶失,而其残饵更加水质的肥活度。一般言之,好的饲料,虾的每日摄食适中,豕换肉率极高,故饲料的浪费较少,不至引起水质的恶变。至于摄食量较多或投饲池中的有机物负荷加大,导致轮虫的大量发生而危害水色的维持,最常见者即为水色突然变清(倒水)。另外有些虾池,常配以少量或一餐下鱼,虽然下杂鱼有促进池虾之报,促进生长的功用,但期亦有污染水质,繁生大量鞭毛藻的副作用。
8、各种药剂之功用与用法
常用于虾池的药剂有多种,包括杀菌剂、杀虫剂、杀藻剂,消毒剂,水质底质改良剂、微生物营养剂或其制剂。这些药剂,若能依其藻性、治疗功能而对症下药,应有相当程度的治疗效果。只可惜现已乱用、滥用甚至错用,情况好者只浪费金钱;倒霉者则导致池虾的大量死亡。例如池藻不多时,铁再使用四级铵的消毒剂,否则常会导致水色变清,丝藻繁生。但若池藻太浓时,使用之则对水色之维持有其效果,且亦可抑制细菌之繁生。因此相同之药物,因使用时,对象与时间不同,常会发生反效果。然而在必要时,仍须使用这些药物来改变或维持水色。
五、做水与改变水色的方法水色的重要性与做水原理,已如前述,因此可知其复杂性与多因性,所以如何做水及维持水色,决非短短数句可开明清楚。然而只要把握一些原则,了解水跟土之间的关系与生态系统的稳定,并增加设施,应有相当的成效。
因此,除了日常的池塘管理工作外,必须特别注意确实施行下列的方法:
1、翻动池底:
虾池收成,排污清洗并曝晒池底后
(1)若不机污泥水多,池底已干涸,且干底的速度快,而曝晒之时间又长可不必翻动池底。
(2)若有机污泥不少,且干底的速度缓慢,池底已有一层厚厚的底藻存在时,最好能把底藻移去再翻池;若底藻不多,翻池困难时,则可免除。
(3)若有机污泥多者,干底的速度快者,亦以翻底为宜。
2、善用储水池
由于土地昂贵的关系,一般虾场甚少设有储水池。其实只要利用十分之一的土地当储水池,即已够用,储水池除了有自净的作用,降低有毒性的毒性外,尚有稳定水质、培育水色的功能。尤其在虾苗虚弱,池虾健康情形已不良时,更见效果。储水池宜深些,并不断打气。有时甚至可有槠水池内消毒,候几天后,水质稳定后即可使用。
3、调整盐度
不同的藻类,有不同的最适生长之盐度范围。一般言之,欲培育红棕水硅藻色水,除了硅甩、水温配合外,仍宜给以较高之的盐度,即千分之二十五到千分之三十左右才可。
若欲培育绿色藻水,则必须降低盐度到千分之十到千分之二十之间,其才能成优势种。然而此种盐度亦颇适合黄色鞭毛藻与蓝绿藻之生长,故宜加小心。幸好,它亦能抑制双鞭毛藻,如赤潮的发生,这也是夜光藻或双鞭毛藻大量发生时,降低盐度就能使其改变水色的原因。
降低虾池的盐度,最常见抽取地下水,此时最忌含有需富的安及有机物的浅层地下水,因对绿色的培育颇为不利。
4、增加水深
水深增加,虾池的水体积也就增多,除了能稳定立质、维护水色外,更能降低夏季时,因池浅所形成的高水温,有利于绿藻之成长。
另外,在刚放虾苗时,一般只进水2台尺左右。此时因做水困难,阳光更能射至池底,致使绿藻与底藻繁生而产生透明水或土皮(图版)。若运气好,土皮不多,则能被池虾吃光,较不会产生问题外,一般都会造成将来管理的问题。因此,除了尚有下列的措施配合外,增加池水水深,以减少池底的透光率,当有助于抑制不良藻类之繁生。
再者池水加深后,池子的总含氧量增加,池虾不只较不会浮头,且能增加成长,有助于虾池生产载量的增加,今年有人在开始放养,即加深池水,结果虾池产量比以前更佳。
5、引进藻色水
此种方法大部份用于刚注水入池后,或于养殖过程中水色突然变化失时。一般言之,在注水入池后,由引进藻水、添加肥料,使其能成长为优良的水色,较为容易。若在养殖过程中,池水突然变清时,一般以新池较多,而老化虾池者此种现象较少。此时除了引进藻色水及杀死游动物外,仍须要先部份排水、施用肥料及添加微量元素方能成功。至于若欲改变不良的虾池水色而引进绿色或红棕色水,除了上述的作法外,还需要药物之使用,否则很难成功,这是因为虾池为一为太平衡的生态系,要加以掌握、更改与控制,则各环境因子必须要有更大幅度的改变才可。
6、定期施肥
不同的肥料,有促进不同藻类生长的效果。最好勿以下鱼或鲜饵当作肥料使用,因徒增不好的水色及提高轮虫的浓度。若水色将清,透明度在60-80公分时,则可加无机化肥如磷酸铵,并加鱼粉。但若透明度为80或100公分以上时,除了化肥外,仍宜加些茶粕及鱼浆水。若水色微绿、藻类不多,且PH甚高,则除化肥个可加工业醋酸。此醋酸除了提供藻类的碳源,并或减低氨的素性。
化学肥料的氮磷比不宜太高,且在养虾中期后,除了维持水色外,最 好不要再加,尤其水中有机物已多时,更要遵守此原则,一般肥料之施用,一甲地约50公分—200公分即可,视情况而定,可分多次使用。
7、排换藻水与注水新水:
当水色为暗绿色与黑绿色、或池角已有厚厚的土皮累积、或池边已有死亡腐改的烂藻,或水面上有一层藻粉泡沫时,最有效的方法即上排放藻水,并大量注入新鲜且营养监较少的新水。此时若能再添加一些药剂或改良剂则效果会更佳。水色会变为稳定,并形成有益的藻类。
反之,若注入之水为富含营养之河川水或别池排放的半稀释水,则愈大量换大,其水色愈浓。此时,唯有靠药剂处理,才能改变水色。
8、投入石灰、粘土与沸石粉
石灰能提高底土的PH值,有助于池底有机物的分解,并使水质
维持在较为稳定的微碱性,故养殖中期后,每两星期生甲地可施用50-100公斤。
粘土或红土即可在整池后勘量添加,尤其在砂底之虾池最具效果。因两者的营养不高,具悬浮性,致水色不致于太浓,若经过池虾的索饲作用与水车搅动后,水色有形成中带绿的效果,最适合虚弱的池虾生长。两种土质中,以粘土较佳,红土者,因带有铁性且较酸性,故不能添加太多。
沸石粉宜选用颗粒较细者,其功效较好;用其能抑制原生动物的繁殖,吸附有毒物质,并使池水带泥。其效果有淡水鱼池中非常明确,但在半盐水者,效果已低,故宜增加使用量,且必须定期使用。一般每甲地每月约在200公斤左右。
9、利用药剂
若虾池的水色,经由上述的方法已能控制与维持,则最好不要再使用任何药剂,以节省开销并防止可能的副作用,但当水色不易控制或良好水色不能做成时,仍需使用药剂才能克服。
由于药剂有多种,且其功能又都不同,故如何应用,实为相当复杂且危险的可情。例如水色已经太浓,愈大量换水愈浓,则可加硫酸铜或除藻剂,以杀死部份的藻类。然而,此时仍需注意池虾之健康情况及有否脱壳;当池虾健康良好时,0.5ppm的铜离子对池虾应无多大影响。反之,则使虚弱得病的池虾之生长受到抑制。另外,有些酵素制品或消毒剂即有杀死藻类的作用。使用时,宜特别注意。
再者,有时药剂能合并混用或同时施用。但有时则不能;若滥用时则发生反效果。例如,消毒剂与底质改良剂或微生物制剂,即不能同时使用。消毒剂最好即不要与杀藻剂混用。药剂使用后,有些须后一段时间即必须注水稀释。
10、启动水车
虾池中在不能位置的环境因子与营养盐,都略有不同。在没有启动水车,且气候极端变化时,其上下层的差距更为明确。水车在增加溶氧,消除水域的分层现象,增加放养密度,已被认定。然而在其水色的形成与维持,即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水车启动后,能够:
(1)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入虾池,提供藻类的碳源。
(2)使部份的有毒气体逸散,减少对藻类的伤害。
(3)促进有机物与肥料的分解或矿物化,增加营养盐浓度。
(4)种使全池营养盐的均匀分布,而不至于缺少。
(5)稳定虾池的PH值,提供藻类良好的环境。
(6)促使微细藻类悬浮,而不聚集在一起,沉底死亡。
由上可知水车之重要性,因此若花费许可的话,就可多让其运转。
另外,若水色已浓且轮虫或原生动物即多时,除了使用药剂、排水外,即可使注水部位的水车局部动转,而开掉排水部位的水车,于黎明时由表层排水。否则不出数目,常会使池水变清,而病害就会随之而发生。
综上所述,做水与维持水色的方法,有其科学的依据,有其经验的累积,有其虾池现况之限制。在虾池的水色管理时,应依这些原则方法,做最适当的配合,仔细研究,并随时观察记录,则将来用自如的程度即不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