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俗名赤贝、大毛蛤,是一种大型、深水经济贝类。在我国自然海区主要分布于黄海北部。魁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魁蚶人工养殖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优势水产品之一。为探索南方地区海水围塘养殖魁蚶的技术,浙江温岭市2005年从辽宁丹东引进苗种进行魁蚶全人工试养,经过一年的试验,积累了一些技术与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
要求水质清新,附近无生活和工业污染,进排水畅通,池塘堤坝牢固,有进排水控制闸。池塘底质上层以软泥为主,中下层为泥沙底质为好。海水盐度在12‰以上,pH值在7.5~8.6之间,池塘面积20亩~30亩,水深1米以上。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池塘整理。在放养前1个月左右,排干塘内积水,翻整滩面,暴晒2个星期,同时清除池塘表面淤泥杂质,整平,将滩面分割成若干块畦,用于养殖。
2.清塘。主要是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可用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药物进行全池泼撒,也可用物理清塘即用机耕船翻土打桨至使敌害生物窒息死亡,并冲水3次~4次,再进水淹没畦田(15厘米~20厘米),待药效消失后即可放苗。
三、苗种放养
一般在4月上中旬,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播苗时采用干播法,将魁蚶苗均匀地撒播在养殖的畦田上。选择苗体肥壮,色泽好,个体均匀,活力强,规格为8万粒~10万粒/千克的魁蚶苗,亩放苗量为15万粒~20万粒/亩。
四、基础饵料培养
一般在清塘后进水,视水质情况培养饵料生物。在谷雨前水温小于20℃时,可用尿素4千克/亩,肥水王1千克/亩,复合肥2.5千克/亩进行肥水。谷雨后因混养虾苗,可选择近海捕捞的桡足类、毛虾等进行投喂,投喂量视对虾吃食情况而定,同时能起肥水作用,若饵料生物不足则适当增施无机肥料,控制透明度在30厘米~35厘米。夏至以后随着混养对虾投饵量加大,不再施尿素、复合肥等化学肥料,只定期泼洒肥水王调节水质。
五、养殖管理
1.水质管理。池塘水质要求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35厘米。高温和严寒季节塘内水深保持在1米以上。养成期内根据水质情况,不定期进行换水,一般每周换水一次,换水量为三分之一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换水量。为避免阳光照射,换水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半夜2时~3时排水,上午8时~9时进水,或傍晚时分进行。结合换水对畦田进行整理,有利于魁蚶生长。
2.干露。在养成过程中,畦田内会逐渐产生浮泥,为使表层浮泥趋硬,每次在放水后,平整滩面,干露2小时左右,天气凉时每次干露时间可延长至半天。
3.除害。养殖过程中,须清除对魁蚶生长不利的有害生物。随时将繁生的浒苔、水云等捞出以免过度蔓生而对魁蚶造成危害。
4.巡塘。每天黎明前后和傍晚时要巡塘,主要注意天气变化,防御台风、洪水、严寒、酷热等自然灾害袭击以及观察贝苗有无异常,检查网布是否有破损,及时补漏,尤其是台风来临前后更应注意。
六、其他注意事项
   1.盐度问题。经过试验,魁蚶在盐度为12‰以上生长迅速,在盐度7‰~8‰时停止生长,在盐度3‰以下出现大批量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如在下雨前提高水位以防盐度急降,雨过天晴后及时进行换水。特别是台风季节,尤要注意。
2.温度问题。温度是影响魁蚶生长与成活率的又一关键因素,经过试验与观察,魁蚶存活的临界水温为32℃,在高温季节,尽量提高水位,创造适宜的水温环境。春秋季节适当降低水位,有利于魁蚶生长。
3.水质肥度问题。魁蚶滤食量大,生长快,宜生长于水体肥度较高的环境。通过观察,养成期内,当魁蚶壳宽1厘米以上,水透明度控制在25厘米左右时魁蚶生长最快,而养青蛤、泥蚶则水不宜过肥。魁蚶在刚播苗至壳宽小于1厘米时不宜在水质较肥的环境中生长,此时水体透明度应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为好。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水体肥度的把握,前期水体透明度应在40厘米~50厘米为好,待魁蚶壳宽长至1厘米后透明度逐渐调至25厘米~3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