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们在凌海市建业乡利用15亩稻田作黄颡鱼与河蟹混养试验,获得成功,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稻田的选择与工程建设 
1. 稻田的选择
水源充足,水质适宜,排灌方便,雨季不淹,旱季不干,土质要保水、保肥。稻田面积为15亩,稻种选用辽粳207。 
2.工程建设
稻田四周挖环沟,环沟距稻田埂距离1米,环沟上口宽2.5米,下口宽1.5米,沟深1米。为了便于鱼蟹在稻田中活动、摄食,环沟之间开挖“田”字型支沟,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0%。进排水口设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进排水口安装两层防逃网。稻田四周田埂围 40厘米高的塑料布做防逃设施。 
二、蟹、鱼苗的放养 
1.蟹苗投放
5月20日稻田插完秧开始肥水,5月30日投放扣蟹,投放规格为150只/千克,投放数量为500只/亩。 
2.鱼苗投放
6月10日开始放养鱼苗,苗种规格5—6厘米,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鱼苗放养前用30%—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以杀灭鱼体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 
三、驯化及饲料投喂 
黄颡鱼为杂食性偏肉食性的鱼类,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前,鱼苗入池2天后即开始对黄颡鱼鱼苗进行驯化,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添加15%玉米面粉作为黏合剂。在环沟拐角处每亩设置2个饵料台,饵料台用细网布制成,大小1米×1米。随着鱼苗个体的增长,亩设置饵料台1个,需要注意的是,设置饵料台的池角处应扩大环沟面积,以便鱼、蟹摄食及水质的清洁。驯化阶段饵料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1%—3%,一般3~7天就能上台,上台摄食后,根据日摄食量投放一定数量的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不低于38%—40%),逐步达到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3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6%,同时减少投喂次数到每天投喂两次,饵料粒径(直径3毫米以上)根据鱼体的大小进行调整。 
投喂做到“四定”。日投喂3次,早6时,中午11时,晚7时;日投喂2次,早6时,晚6时。 
观察鱼的吃食过程,以每次投喂在1小时内吃完为宜。食场定期消毒,每周清理食场一次。每半个月用10克/米³的漂白粉消毒食场一次。 
四、日常管理 
坚持早、中、晚三次巡池,每天认真观察鱼、蟹活动、摄食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注入新水(每7天注排水一次),注排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每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调节池水的pH值在7.8—8.4之间。用量为 15~25千克/亩。 
五、病害防治 
除定期用漂白粉对饲料台消毒外,高温季节和生长旺季,每月定期施用0.2克/米³二氧化氯进行全池泼洒,能够有效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害的发生。用药时药量一定要准确,施药后注排水量可增加到2/3,便于改善水质。 
六、结果与讨论 
9月下旬开始收蟹,共收获 450千克,亩产达到30千克,规格为13~14只/千克,价格20元/千克。10月中旬放水收鱼,共收获900千克,亩产达到60千克,规格为7~10尾/千克,价格30元/千克。水稻亩产400千克,实现产值3000元/亩,利润1500元/亩。 
实践证明,黄颡鱼对养殖水体环境适应性强,产量稳定,市场需求缺口较大,商品鱼销售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非常适宜我地区稻田渔业开发。 
养殖中肥水的原则是以施有机肥为主,追肥为辅,切忌将化肥洒在鱼沟内。施药的原则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蟹对农药的毒性特别敏感,应尽量不使用农药。(辽宁凌海市水产研究所田晓萍、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赵希纯、凌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张慧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