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白羽肉鸡养殖效果
293
切换pc版

一 白羽肉鸡养殖现状

1 场区周围1公里内可能埋有“地雷”

  目前我国多数病死鸡只的处理方式仍未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效果,既没有无害化处理的设备也缺乏意识上的认知,所以在厂区内或周围病死鸡尸体随意被抛弃,养殖户甚至会直接丢弃给狗或猫当食物,还有一些进行浅埋达不到理想的消毒效果,随着空气的流动,在尘埃的携带下病原被输送到环境中的各个角落,并长期居住下来,寻找适宜的机会侵入机体威胁鸡只的健康。

2接种冻干疫苗是福也是祸

  接种疫苗目的本是为了提高机体对某种疾病的抗病力,是控制传染病发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疫苗使用过程中存在随意加大剂量及接种方法不正确、废弃物处理措施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疫苗转变成了环境污染的根源。在规模化养殖场中接种疫苗大多选择防疫队进行疫苗接种工作,由于防疫队成员缺乏专业知识,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只是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疫苗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不当是很普遍的现象,甚至有些规模化养殖场的技术场长对此也认识不足。记得2011年2月份安徽省某规模养殖场,存栏20万只青脚麻鸡,在接种疫苗时我建议将废弃的疫苗进行焚烧,但厂长说焚烧还不如把瓶子卖掉效果好呢,饲养员最终还是将疫苗瓶进行了土埋处理。当时我是亲自看到只有浅浅的一层土将其覆盖,估计连50公分的土层都没有。况且当地的土质都是红土地,不要说是在2月份土质还在封冻状况下,即使在夏季土质松动时也不易挖出一米深的土坑来进行掩埋,所以废弃的疫苗容器也就成了传播疾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

3有害气体长期陪伴鸡群

  部分鸡舍内有害气体超标,长期生活于恶劣的环境中使饲养者的嗅觉处于麻痹状态,闻不到腥臭的粪便味、感受不到强烈的氨气在刺激着自己的眼结膜。在鸡群10日龄以内由于排泄量少对鸡群的威胁作用并不大,一旦超过10日龄,随着排泄物的增多以及肠道疾病的感染有害气的浓度也开始逐渐加大。

  通风效果不良同样也是养鸡业中存在的通病,人们一味地追求利益,而忽略了密度所带来的危害,所以在通风不良、密度过大、管理意识淡薄等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使鸡群长期生长在有害气体超标的环境中,脆弱的鸡群不得不面临疾病的威胁。

4 不明原因的混合感染越来越多

  近两年来肉鸡腺胃炎、气囊炎等多病因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日龄也越来越年轻化,比如说3日龄感染腺胃炎,10日龄感染气囊炎等,已成为肉鸡发病的主流,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虽然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治疗措施,但是至今这些疾病的病原仍不明确,也没有相应的疫苗来更好的预防此类疾病,饲养者不得不依靠抗生素来进行预防,再一次形或了疾病恶性循环。

二 改善肉鸡养殖效果的措施

1 彻底改变陈旧的养殖观念

  今年,河北辛集的一个规模养鸡场的初产蛋鸡感染了疾病,其中一个鸡舍中死亡率高达10%,其他鸡群还未出现临床症状,场长到公司找到了我讨要预防的良方。随即我建议该场场长将死亡率高的鸡群进行淘汰,然后再对鸡舍以及场区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每日一次。说到此场长立刻对我进行语言反驳,说自己已经养了二十几年的鸡了,现在鸡群已经发病再消毒是徒劳无功,我顿时无语。且不说该场的养殖效益如何,单说这养殖观念已和当今的养殖模式形成了背道而驰。消毒体现出一种无形胜有形的效果,既杀灭了传染源又切断了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最佳手段。丢弃了消毒意味着养殖场就已经丢弃了30%的经济效益。在当今食品安全体系的监管下,要想真正实现健康养殖,必须不断进行学习和总结,改变那些陈旧的思想。才能够真正摸索出一条成功的养殖道路。

2 发挥生物安全体系的真正作用

  生物安全体系是实现健康养殖的首要措施。比如在场区和鸡舍门口分别设立消毒池,饲养员不随意走动,进出门进行严格消毒、更衣、换鞋,设立粪便发酵池,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加强饲养管理等等,这些理论凡是养过鸡的人都能说出一两条来,可是为付么就是执行不下去呢?这跟场长的领导力以及强大的劳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饲养员既缺乏有效地激励制度,又缺乏知识的培养,加上强大的劳动量使饲养员们早已无心再去关注这些口头上的道理。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