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过程中的暴发性病害—水霉病
390
切换pc版

对于一些不耐寒的养殖品种,在秋末至专初这期间需被暂养在水温为20℃左右的水体中越冬。而在越冬期间暴发性鱼病的发生主要与病原体的生活习性以及越冬池的水质状况有关。

由于放养密度较大以及为了保持水温的稳定而较少换入新鲜水,因此越冬他的水质往往是氨氦过高而溶氧较低,这样的环境较易发生小瓜虫病与斜管虫病。

当气温骤降而鱼体又因某种原因而造成损伤时,越冬鱼又可因思水霉病而遭受巨大损失。

此外,需要在越冬池保种的热带、亚热带养殖品种,在水温低时,鱼体因新陈代谢较差而体质下降,当染上病害时,较易发生暴发性死亡。

水霉病

病原体 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的体表及卵上发现的水霉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属于水霉和绵霉两个屑的种类,属水霉科。水霉的茵丝为管状没有横隔的多核体,它有内茵丝和外茵丝之分。内菌丝分枝多而纤细,长在鱼体的损伤处,并可深入到皮肤与肌肉内,具吸取奇主营养的功能;外茵丝伸出鱼体外,茵丝较粗壮,分枝较少,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

症状 发病早期肉眼看不出色有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但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外茵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称生毛或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可分解破坏鱼的组织。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用身体磨擦池塘中的其他固着物。逐渐由于水留迅速繁殖,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失去食

欲而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水霉病。开始时,水霉菌生长在一些死卵中,后来,水霉菌面积逐渐扩大.将正常的卵覆盖而导致卵死亡。

病因及流行情况 水舀病是一种继发性感染症。当鱼体体表受损伤或受低温冻伤后很容易感染水霉,鱼体完整无损伤一般难于感染。水霉菌对温度范围适应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有些种类甚至在水温30℃时还可生长繁殖。但水霉病一般发生于低水温期。

防治方法 ①拉网捕捞、搬运、放养过程中、操作小心,不要使色体受伤脱鳞。②在冬季,要做好防冻保温措施,特别在越冬池勿放养过密,对一些不耐寒鱼类保温要足够,切勿冻伤鱼体。③鱼卵孵化过程中,每立方水用孔雀石绿6~7克配成水溶液浸泡鱼卵10~15分钟,连续2天,以后每日早晨和傍晚用每立方水加入60~100克孔雀石绿的水溶液,在孵化箱附近水面泼洒1次,直至孵出鱼仔为止。孵化环道他的鱼卵,可用每立方水含孔雀石绿2.5~5.0克间歇泼洒环道池2~3次。④发病池,按每立方水台孔雀石绿0.1~0.2克全池遍洒,隔天1次。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