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与为害 大丽花螟虫又名玉米螟。我国北方分布很广。为害大丽花、菊花、茶、青杨、麻和棕榈等。被害植株茎部易风折。茎秆上部枯死,不能开花。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毫米.体黄色,前翅有浅褐色波浪细纹。卵扁椭图形,浅黄色。幼虫体长28毫米左右,浅黄色.背中央有条明显褐色透明线。蛹黄褐色。
3.生活习性 华北地区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花卉茎秆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有趋光性.日伏夜出。成虫喜在花开上部叶背产卵,卵块鱼鳞状,卵粒不等,卵期约7天。初孵幼虫从花芽或叶柄基部蛀入,蛀孔呈黑芭,孔口枯有黑色虫粪。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以8—9月为害最严重,花卉枯萎,茎秆蛀空,不能开花.正好影响节日摆花。10月下旬幼虫在茎秆内越冬。
4.防治方法
(1)减少虫源 秋冬季彻底烧毁大丽花等被害植物茎秆,减少越冬虫源。冬季贮藏前注意检查和消灭茎撅内的幼虫。大丽花种植地勿与玉米地、高粱地块太近。幼虫为害期,及时修剪被害抹。
(2)药剂防治 幼虫初孵化期喷施21%增效氰马乳油3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剂2000倍液。防治适期在6月和8月。
(3)生物防治 在5月下旬至6月上句,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卵期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各两次,根据卵量调查结果,决定释放赤眼蜂量。一般放蜂量为l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