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吐丝期群体最大叶系已经建成,叶系组成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花后光合效率的高低,进而影响产量。首先群体植株有空秆株与结穗株两部分,空秆株有叶而不结实,降低叶系的光合效能,对产量形成有害无益称无效叶面积;其次对结穗株而言,尽管所有绿叶均参加籽粒建成,但不同叶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差异很大,以穗位叶为代表的中部叶片因其功能与果穗分化形成同步,离籽粒库最近,对产量形成的作用较大,称为高效叶面积。故在群体适宜LAI条件下,改善叶系组成,对塑造高光效群体,提高群体质量和产量意义重大。
(1)消灭无效叶面积 群体的空秆株形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腋芽没能发育形成有抽丝、受精能力的果穗,即空株;另一种是虽能抽出花丝,但不能结粒,习惯上称空棒。空秆株有叶但无籽粒,降低群体粒叶比,影响群体通风透光,是群体高产的重大障碍。
群体空秆形成的多寡除了品种的耐密性差异外,种子大小不一、过密、行株距配置不当、出苗生长不整齐、光照不足、管水不当、养分亏缺、倒伏等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空株现象。玉米独秆单穗、单株的自动调节能力弱,而生育进程和生长速度较快,容易导致群体苗、株的生长不整齐,大苗欺小苗、小苗成弱株、弱株成空秆。因此,提高群体质量,应不断提高群体植株整齐度,消灭空秆株、消除无效叶面积,提高群体粒叶比。
(2)提高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 玉米一生不同叶位的叶片,其发育形成与花后源库的形成具有异步性和同步性。苗期生长的叶片,在吐丝期已经消亡,它们对所有茎节及所有叶片的分化和大穗的形成起基础作用;拔节期至倒9叶生长的叶是花后叶源的组成部分,但叶片生长与果穗分化异步,与基部伸长节间同步,对壮秆形成相关联;倒8叶至倒1叶生长与果穗分化同步,与花后源库形成直接关联。
玉米果穗着生节位一般是总叶数的1/3的倒数叶位,处于植株中部,如18叶的远征808和苏玉9号的倒6叶和20叶的掖单13的倒7叶均是果穗着生叶位。果穗着生叶位决定了不同叶位叶片与花后物质生产输出的远近,影响不同叶位叶片对产量形成的作用,特别是对穗粒数和粒重形成的作用。一般是当倒8、倒7叶进入功能期时果穗分化进入小穗分化期,倒6、倒5叶进入功能期时果穗分化进入小花分化期,倒5~6叶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作用最大,倒7~倒8叶的作用次之,并以倒5~6叶和倒7~8叶为中心,叶位分别上升和下降,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逐渐减小,因此这两期是奠定产量总库容量即总粒数的基础。不同叶位叶片对成熟期群体干物重的影响作用也有同样规律。
玉米群体吐丝期LAI水平较低时,LAI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群体各叶位以倒4~8叶面积与产量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当LAI水平较高时,LAI与产量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相关不密切,但群体各叶位以倒 5~7叶面积与产量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当LAI水平较低时,一方面要致力于提高吐丝期群体 LAI来提高产量,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增加倒4~8叶叶面积来改善叶系组成,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产量;而当LAI适宜时,重点应增加倒5~7叶叶面积,减少上部叶叶面积,提高穗位叶的受光条件,可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产量。
综上所述,玉米群体高效叶系要求控制吐丝期LAI在最适范围内,消灭空秆无效叶面积,重点增大倒5~7叶(穗位叶、穗上2叶)高效叶面积,充分发挥高效叶的光合效能,这是玉米高产群体叶系质量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