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综合性状的系统分类研究
589
切换pc版

许多研究仅采用某种实验手段的单一数据进行系统学探讨,由于性状的信息量不足,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为增大信息量,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牛立新、贺普超(1996)在引种栽培和文献收集的基础上,把23个种与变种作为运筹的分类单位(OTU),对其物候期、生长习性、叶片结构、孢粉形态、茎的解剖特征等110个性状综合进行多性状聚类分析,获得了一些重要结果。首先,他们指出刺葡萄与瘤枝葡萄亲缘关系有一定距离,支持了晁无疾等(1990)的观点,应划分为2个独立的种。其次,发现复叶葡萄与山葡萄有相近的血缘;而叶形较小的小复叶葡萄VtiubaensisNiu LX和麦黄复叶葡萄VbaihensisNiu LX与麦黄葡萄的关系相近。复叶葡萄与小复叶葡萄的亲缘关系较远,由此认为二者在演化上可能有各自的起源,即复叶葡萄可能源自山葡萄,而小复叶葡萄则可能由麦黄葡萄或NFDB3NFDA2演化而来。再次,菱叶葡萄在聚类分析的树状系谱图中与他种类关系甚远,而且其分布范围窄小,枝条略有直立倾向,符合原始种的特点,可能是葡萄属中较古老的种类。关于菱叶葡萄为原始类型的这一观点与李世诚等(1992)推测的狭叶形葡萄一般比较原始的意见相符。

王发松等(2000)对河南省原产的16个类群形态学、解剖学等进行多性状聚类分析,认为华北葡萄与NFDB3NFDA2有较远的亲缘,二者不应合并为一种;发现刺葡萄与欧洲种葡萄竟然也表现出较近的关系,这对确定刺葡萄的系统位置很有意义。

尽管已对葡萄属的系统发生开展了不少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一些种类的局部关系也已经清楚,但目前对葡萄属的整个演化系统还没有一致的意见,各个种在葡萄属进化的系统位置尚未确定。目前,葡萄属系统演化的论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我国葡萄分布中心在长江以南的我国东南部至中南部地区,逐步向周边传播。因此,距中心越远的种类进化程度要高一些。②分布区窄小且呈间断状,直立性状较强的可能原始一些,而分布广、变异多的,生长强壮的种类要进化一些。③单叶比复叶原始、单叶中狭叶比阔叶原始、叶片不裂比有裂原始、单卷须不分叉者较为原始。④结构复杂的有柄腺毛、刺状多胞毛、短柄单列毛这些特化的多细胞毛状体较其他种的单胞蛛丝状毛和单列毛要进化。⑤多源进化,分歧复杂,一个性状可能源自多处,如复叶性状,可能源自几个不同的种类。也可能存在双向进化现象,如茎与叶柄的维管束数目。甚至在同一个种中可能原始与进化性状并存,如较原始的菱叶葡萄却着生较进化的特化的短柄多列毛。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