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技术在百合研究生产中的应用
466
切换pc版

植物组织培养是将其原生质体、细胞、组织或器官在离体的情况下,接种在无菌的人工或自然培养基上,使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或进步分化形成新的器官或植株的—门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易调控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园艺植物的育种、脱毒、快繁以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

百合的繁殖一般采用小鳞茎、鳞片、珠芽等器官进行无性繁殖。其缺点是繁殖系数低,长期无性繁殖还会导致病毒积累引起品种退化。

在百合研究生产中,已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以解决引种过程中,由于无性繁殖系数低造成的难于快速扩大推广的困难。我国上海百合试管苗早巳出口荷兰。在新品种培育、茎尖脱毒苗培养上,组织培养也是有效方法。

国内外对百合的培养做过不少研究。早在1957年Robb就发表了百合的组织培养文章,此后一直有人继续研究,如Hussy(1975,1978,1980,1982),Takayama等(1979,1980,1982a、b、c),Stimart等(1978,1981),我国学者杨乃博(1981),陈为民等(1982、1983),黄济明(1983),解继能等(1987)都对百合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目前用百合的许多部位作外植体,都能顺利地再生出大量的小植株.移栽也有较高的成活率,一些报道中还提到再生植株能正常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已培养成功的种及杂种约有三四十种,它们是:麝香百合,毛百合,轮叶百合,王百合,鹿子百合,日本百合,川百合及兰州百合,紫红百合,天香百合,白花百合及其变种,宜昌百合,虎斑百合,青岛百合,等等。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