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品种的选择。欧亚种葡萄抗病性差,不宜在多雨的南方地区露地栽培。欧美杂种葡萄,尤其是巨峰系大粒品种是南方地区的首选品种,如巨峰、藤稔、先锋、京亚、8611等。20世纪80年代,巨峰在各地迅速发展并形成热潮,面积占总量的95%,造成品种单一的局面。90年代后期,品种已向优质、大粒和无核方向发展,其中以藤稔葡萄发展较快。
近年来,大棚设施与避雨栽培在南方兴起,欧亚种葡萄也得到迅速发展。经引种试验选择,抗性较强、优质、花芽易分化、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无核白鸡心、京玉、里扎马特、圣诞玫瑰、黑大粒、意大利等和90年代末期引进的夏高、红高、比昂扣、黑天鹅、温克等。南方各地气候不一,因此,对欧亚种葡萄品种必须遵循先引种试验、后发展的原则。
②控制徒长、稳定树势。在南方,葡萄枝叶易徒长,营养生长过旺,导致生殖生长失衡,不利于葡萄的开花坐果,尤其是巨峰葡萄,极易引起落花落果而造成严重失收。在栽培技术上,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营养生长,保持树势的平衡,特别是开花坐果前。对巨峰葡萄,要控制氮肥,特别是花前不施氮肥;冬季修剪要轻,以中长梢修剪为主,幼树可用超长梢修剪;主梢适时摘心,合理控制副梢及适当推迟抹芽、除梢等夏季修剪措施。通过综合措施,达到树势平衡和树相稳定的目标。
单壁篱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栽培架式之一。为防止枝梢徒长,将多主蔓自然扇形进行改良,结果母枝分层水平或弓形引缚,下部新梢不引缚,任其平展或斜吊,使叶幕的剖面呈上窄下宽的塔形。同时,严格间伐,株距扩大至6~7?m,使成年树密度为600株/hm2左右。
这一树形使植株在篱架上能充分、自然展开,有效地缓和了长势和改善光照,已为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广泛采用。
③冬季修剪和副梢母枝培养利用。南方的梅雨天气使主梢花芽分化形成不良,而且分化的节位较高。针对这一问题,在冬季修剪时适当放长节位,是增加花芽的有效措施,这对一些欧亚种葡萄,如里扎马特、意大利等品种尤其重要。
出梅后,进入高温干旱的伏旱天气,这时期生长的副梢冬芽饱满,花芽分化质量好,适量培养成为来年结果母枝,是增多花量和稳定产量的重要措施。培养副梢的重点是在中下部的预备枝上,每枝留副梢2~3个,在6~7片叶时摘心,其余副梢仍按常规抹除或留1叶绝后处理。
④严格控制产量、及时疏穗疏粒。南方葡萄大多于高温的7~8月份成熟,此时,昼夜温差小,有色品种不易着色。果实成熟过程迅速,采后也不耐贮藏。为提高果实品质,必须严格控制产量,采取花穗整形和及时疏穗、疏粒等措施。巨峰葡萄合适产量应为15 000~18 750?kg/hm2。产量过高,会导致着色不良、糖度下降、成熟延迟等严重后果。
藤稔具有坐果好、果粒特大的优点,但如果不严格疏穗、疏粒,其特大粒性状就难以显现。
一般在花后10天内必须完成疏粒,每穗留25~30粒。同时,还需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正确应用植物激素等措施,才能获得优质的特大藤稔果实。
⑤果实套袋。这一措施对南方的优质葡萄栽培尤其重要,可以防止黑痘病、炭疽病等病害的侵染,避免果实被农药污染,提高果实的外观质量。一般要求花后15天左右及时套袋,套袋前应喷药,即所谓的带药套袋。果袋可用报纸自制,但市售的专用果袋具有透光、防水、防病等功效,可提高鲜食葡萄的商品档次,增加收益。
⑥土壤改良和灌水。南方红黄壤面积大,土壤贫瘠,有机质少,酸性较高,容易出现各种生理病症。改良土壤从建园时做起,认真开挖定植沟,在沟底施入一层秸秆,尽量利用农家肥作基肥。以后,结合秋施基肥逐年扩沟改土,多施有机肥。行间种植豆科绿肥,增加有机质。如土壤pH值在6以下,应适量施入石灰。
南方梅雨之后立即进入伏旱,土壤湿度激烈波动,加上高温天气引起的大量蒸腾,易产生水分供需失调,导致葡萄叶片黄化,浆果出现缩果症等生理病害。园地必须具有灌溉条件,伏旱季节应特别注意灌水,尤其在果实第一次迅速生长和浆果转色期,应保证水分供应。应用秸草等覆盖树盘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
⑦一年两季栽培。南亚热带生长季较长地区,可实施一年两收的栽培技术。台湾采取在第一季果采收之后在成熟枝部位进行修剪,新萌发枝条的花穗率高,现已成为两季果栽培的成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