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害及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和鲤鱼等。该病主要流行于江西、广东、福建、浙江等咨.呈酸性的山区池塘流行更甚。全年都可发生,尤以夏、秋两季最盛。草鱼种最易感染,夏花和刚入池培育曲“冬片”鱼种最易发病,发病时间长,感染快,死亡率高。
(2)症状和诊断 发病初期,病鱼在池中拥挤成团,体表就液增多,在背绍、尾绍和背部先出现白色小点。随后,白色小点逐渐向尾柄、身体两侧、头部等处蔓延扩大、以致连接重叠,全身似涂丁一层米粉,故名“打粉病”。粉块脱落处发炎渍烂,并常继发水霉病。
根据症状和流行情况,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取体表就液作显微镜检查,观察是否有小瓜虫寄生,以区别小瓜虫病。
(3)病原及致病条件 由嗜酸性卵甲藻感染引起。该病一般发生在酸性池塘,PH5~6.5,水温22~32℃,放养密度过大,缺乏饲料,鱼体瘦弱时员易发病。通过接触传播病原。
(4)防治方法
预防:鱼池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定期泼洒生石灰,每亩水深1米用药13~15千克,调节水质为微碱性。
治疗:发现病鱼,将色移到水质微碱性鱼池饲养。及早泼洒生石灰,每亩水深1米用药15千克,使水质pH在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