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青韭与韭黄的高产栽培技术
325
切换pc版

1、整地施肥

韭菜种子的种皮较厚,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促进苗全苗齐。选择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田块,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作基肥,结合冬前耕翻冻土,培肥土壤。

2、适期播种

播前细耙平整,开沟做畦,做畦可根据肥水条件灵活安排,畦宽1.5-2米。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可分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大面积生产以种子繁殖为主。

2.1 生产青韭。一般采取平畦直播,在畦内按30公分左右行距开播种沟,沟深7公分左右,宽15公分左右,每亩播种量2.5公斤,均匀撒在播种沟内,覆土2—3公分,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全苗齐苗。

2.2生产韭黄。一般采取平地沟播,按1米行距开播种沟,沟深7—10公分,宽40-50公分,每亩播种量2公斤,均匀撒在播种沟内,覆土2—3公分,以后随着韭苗生长逐渐培土成垄。

3.田间管理

3.1化除杂草。播后芽前用除草剂乙草胺每亩80毫升兑水40公斤地面喷雾。

3.2肥水管理。幼苗出土后,根据天气和苗情,隔5—7天浇一次肥水,每亩用500公斤人畜粪肥或硫铵15公斤兑水浇施,直至苗高15公分以后。立秋前后施重肥一次,亩施腐熟农家有机肥200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50公斤。

3.3 扣棚。扣棚一般根据青韭上市时间,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均可。一般以毛竹大棚为主,宽3—5米,高1.8—2米,长30—50米,优点是造价低,建造方便。扣棚前拔除杂草,割去地上部韭菜植株,并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

3.4 收割方法。韭菜的收割以早晨为好,留茬要整齐,下刀不宜过深,以鳞茎以上3—4公分黄色叶鞘处为宜。通常露地韭菜1年可收割3—4次,春天每隔30—40天割1次,共收3次,夏天不割,立秋后可割1次或不割,养根保叶保持来年高产丰收。

3.5 割后管理。每次收割后,要立即除去田间杂草、烂叶,拢平畦面,不能立即浇水追肥,要在收割3—5天后可少量浇水追肥,在叶片长到10—13公分时,每亩施硫铵15公斤。为养根促苗,在春秋两季各施重肥1次,以腐熟农家有机肥为主。

3.6 病虫害防治。韭菜在生长期间基本上很少发生病虫害,可以说韭菜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一般韭菜上可能发生的病害有白斑叶枯病和锈病,白枯病症状是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出白色或浅褐色小斑,影响韭菜产量和品质,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症状是在叶片表面产生橙黄色小苞斑,病情严重时失去食用价值,可用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防治。韭菜虫害主要是根蛆,幼虫从根部钻入,引起幼茎死亡。防治方法:一是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二是施草木灰或氨水;三是用5%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撒于韭菜根附件。四是在早春成虫羽化时,喷2.5%敌杀死乳油4000倍液,在上午9—11时喷药效果最好。

4.韭黄生产技术

4.1生产时间。韭黄生产一般在播种后的第二年开始,可根据市场前景和销售量,从1月—12月均可生产,一年可根据韭菜长势生产1—2茬。

4.2 搭小拱棚。选择长势好的韭菜,拔除杂草,将上部青叶割去后搭小拱棚,棚高50公分左右,棚上覆盖黑色薄膜,小拱棚两边薄膜用土压实,两头用砖压。

4.3 采收韭菜。1月份气温较低,从搭棚至收割一般需要45—50天,8—9月份气温较高,从搭棚至收割只需要15天左右。边拆除小拱棚边收割韭黄,防止阳光照后韭黄发青,用割刀在近地面处将韭黄割下,运到水塘边清洗后出售。

4.4 采收后管理。韭黄收割3—5天后,每666.7平方米施用高浓度复合肥35公斤,可直接撒在韭菜行间。以后至第二年再生产韭黄这段时间内,根据韭菜长势要施2次速效肥料,每次用尿素10—15公斤,在冬季再施一次优质有机肥,每666.7平方米施2000公斤左右。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