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鱼病的主要种类和防治方法——养殖鱼类细茵性败血症(病因及流行情况)
511
切换pc版

养殖鱼类细茵性败血症 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简称暴发病)。该病是我国淡水养殖历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泛,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殖水域类型最多,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有报道仅在1990年、全国由于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引起的经济损失达10多亿元人民币。国家将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列入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经过科技人员的研究表明:该病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入侵引起。但也有由温和气单胞茵、鲁克氏耶尔森茵等细菌感染引起的病例的报导。

病因及流行情况 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生与环境有关:①当水温高于26℃时,病原茵的毒性明显增强。②水质也是引起该病发生的因素之一。严重发病池塘的淤泥偏多,有机物分解时消耗水中大量溶氧,使池中溶氧下降。池塘中的氨氯、未离解氨、亚硝酸盐氨明显高于发病塘。③鱼的体质也与疾病的发生有关。如未离解氨对鱼有很强的毒性,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抑制鱼的生长,损害鱼鳃,加重病情。此外,鱼体受伤也会诱发疾病的发生,如拉网、寄生虫侵袭等,往往使鱼体或多或少受到损伤,从而为细菌入侵订开方便之门。

据报道,该病曾在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个别养鱼场有所发生。1984年在广“东某鱼苗场孵化后的棱角发生大量死亡,症状是体表、结条充血*当时未能引起重视,认为是损伤而死亡。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该病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广泛流行,受危害的鱼类有鲸鱼、花骸、白链、银铆、助鱼、团头纺、露斯塔野蛙等淡水养殖鱼类,甚至野生鱼类也有发病。在广东地区,整年部可流行,当水温在26℃以上时危害较大。从体长为几厘米的鱼苗直至成色都可染病。精养池塘、粗养池塘、新开塘、瘦水塘、水库、网箱、山塘等水体均有该病发生的报导。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