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吹绵蚧
527
切换pc版

吹绵蚧:吹绵蚧又名白蚰、绵团蚧、吐棉蚧、棉子蚧。中国除西北外,其他各省(自治区)均有分布。吹绵蚧食性很杂,危害牡丹、玫瑰、蔷薇、月季、桂花、含笑、山茶、芙蓉、米兰、扶桑、凤仙、菊花、玉兰、石榴、常春藤、棕榈、金橘等花卉。以若虫、成虫群集在植物的叶芽、嫩枝及枝条上危害。发生严重时,叶色发黄,造成落叶和枝梢枯萎,甚至枝条或全株枯死,并能诱发煤污病,使花卉的花、叶、嫩梢变黑。①形态特征:雌成虫体椭圆形,橘红色,长5—6毫米,宽约4毫米;腹面平,背面隆起;触角黑褐色,11节;产卵

前在腹部后方分泌白色卵囊,其上有脊状隆起线14—16条。雄成虫体瘦小,体长约3毫米;翅展8毫米;胸部黑色、腹部偏红色;触角轮毛形,10节;前翅狭长,紫黑色,翅面除2条翅脉外,还有2条白色纵线;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腹未有两个突起,每个突起上各生4根长毛。卵长椭圆形,长o.7毫米,宽o.3毫米;田红色,密集于卵褒内。各龄若虫均为椭圆形,眼、触角和足均为黑色;1龄若虫红色,触角6节,末节顶部膨大,有4根长毛,腹未有3对长毛:2龄若虫背面红褐色,上覆粉状的黄色蜡层,体毛增多,胸部背面和腹部边缘已成毛簇;3龄雌若虫红褐色.触角9节.体毛更为发达,毛簇更为显著;雄若虫2龄后化蛹。蛹橘红色,长3.5毫米;被有白色蜡质薄粉,幼虫化蛹于茧中。茧长椭圆形,白色,由疏松的蜡丝组成。

⑦生活习性:吹绵蚧的年发生世代数因地而异,中国南部一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2—3代,华北2代。在2—3代区主要以若虫及无卵雌成虫越冬。发生时期各地也不同,第一代卵和若虫发生盛期在5—6月,第二代在8—9月。四川第一代卵和若虫盛期在4月下旬一6月,第二代在7月下旬一9月初,第三代在9一11月。雌若虫有3个龄期,雄若虫有2个龄期。初龄若虫多寄生于叶背主脉两侧,2龄后逐渐迁移至枝干阴面群集危害,雌虫成熟后,便一直在原固定处取食,终生不再移动,后形成卵囊、产卵其中。产卵期长达1个月左右.每头雌虫可产卵数百粒。雌虫寿命约60余天。卵和若虫历期因季节而异,在春季,卵期14—26天,若虫期为48—54天,在夏季,卵期10天左右,若虫期为49—106天。雄若虫行动较活泼,经2次蜕皮后,口器退化,不再危害,在枝干裂缝或树干附近松土、杂草中作白色薄茧化蛹。蛹期7天。在自然条件下,雄虫数量极少,常以孤雌生殖方式进行繁殖。温暖、高湿适于吹绵蚧的发生。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