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旱作物和抗旱品种对干旱条件的适应性有多种途径。从抗旱避灾考虑,应选用抗旱性强、生育期短和产量相对稳定性高的作物和品种。高梁是抗旱性比较强的作物,在连续干旱条件下,只要植株上枯死的细胞数不超过全株细胞总数的一半,遇雨后还能生长;谷子、糜子的耐旱性比较强,发芽需水很少,只占种子重的25%左右,有利于抗旱播种保全苗。苗期耐旱性也很强,经40~50d干旱后,遇雨还能恢复生长;马铃薯是一种抗旱、高产稳收作物,其块茎中含有75%的水分,在春旱较重的年份,它能利用块茎中的水分生长。在低温条件下,马铃薯的叶子能利用空气中的水分来弥补地墒的不足,达到抗旱稳收;荞麦、绿豆、糜黍等作物生育期很短,能利用高温干旱期过后不太长的生长季节快速生长成熟,达到避旱救灾[2]。
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其抗旱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等单位在豫西测定,豫麦16号、郑州871、运麦83—1等小麦品种的抗旱系数均在0.7以下,对干旱反应敏感,旱区产量与浇水区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的标准,而豫麦13号、豫麦8号、衡水7004、西安8号等小麦品种的抗旱系数均在1.0左右,对干旱不敏感,旱区产量与浇水区产量差异不明显。另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河北省黑龙港地区测定,玉米中单120、沈单7号、京早841对干旱反应十分敏感,抗旱系数分别为0.75、 0.77、0.79,旱区产量与浇水区产量差异极显著,而遗长101、京早8号、掖单4号对干旱反应不敏感,抗旱系数均在0.91以上,尤其是遗长101,抗旱系数高达0.98,旱区产量与浇水区产量几无差异。因此,应积极繁育推广新育成的抗旱品种和经过考验的耐旱、耐瘠、耐寒的地方良种,使每一类型地区的每一种作物,都有1~2个当家品种,2~3个搭配品种,以作物的种类群和品种群抗御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