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长、发育与气象
736
切换pc版

1,光照 玉米起源于热带,属短日照作物,要求较强的光照,以便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当延长每天光照时间,营养生长量增加,即节数与叶数相应增加,营养生长期延长,雄穗分化推迟。反之,若缩短每天光照时间,则节数、叶数减少,雄穗分化提前根据P.L克兰等1971—1973年的试验[56]:依12个品种的玉米播种至开花热量单位与白天长度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敏感型。代表玉米品种ETO是来自哥伦比亚的变种。弗朗西斯等认为,这个品种对光周期相当敏感。播后30d的日长增加Ih,从播种至开花的热量单位CHUO增加124.8,即播种一开花CHU=-246+124.8B;相关系数为0.76。式中月为播后30d,的日长(12~16h)。②不太敏感型。品种Oaxaea179,是早熟热带品种,来源于墨西哥,根据52个小区的试验资料, 日长增加1h,CHU增加77.8,即播种至开花CHU=-63+77.8B,相关系数77.8。③很不敏感型。来自美国的杂交种A619×A632,根据46个小区试验, 日长从12.2h至16.0h,CHU都在1050±150,斜率B=2.06,r=0.02,不相关。

2.温度 玉米不同器官对温度反应不同[59],根系比地上茎叶对温度要求略低,根系的生长下限温度为4.5℃,适宜地温为20~24℃,上限地温35℃;而茎生长的下限温度为12℃,适宜温度为24~28℃,上限温度为35℃;叶片生长的下限温度为7.5℃,适宜温度为28~32℃;上限温度40℃。廖宗族(1980)研究结果,玉米出苗速度与-10~40.9℃土温呈指数回归关系,以35℃左右出苗最快,25℃以下出苗延缓;而出苗率与日生长高度则以土温25℃为最适宜。何维勋等(1990)研究结果,温度31℃时,玉米增叶速度达最大值,温度(T)对增叶速率影响函数可表示为:f(T)=aexp[-b(31-T)2]。

据S。K.Jong等(1982)报告,在热带东非高原比平地温度低,上升1000m玉米播种到雄穗分化延长27d。综合多点资料在21.8~25.8℃间,温度每降低1%3,可使吐丝期延迟4d。

对玉米全生育期的下限温度为6~10℃,最适温度为28~31℃,上限温度为40~42℃。但每个生育期又有区别.

三基点温度中的上、下限温度是指超过此界限温度后生长、发育停止或是很微弱,而不是致害温度。玉米的不同品种,不同环境下的三基点温度,也有所不同。最适温度也是一个2~5℃的温度变化范围。所以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促进效率应是渐进的动态过程。综合前人资料模拟。

常用的活动积温学说认为,玉米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要完成某一个生育期,要有一定的积温。熟期类型不同,积温量值也不同,例如早熟型品种需要>1.0℃的活动积温2100~2400℃,中熟型品种需要2500~2700℃,晚熟品种需要2700~3000℃(表8-45)。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