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鱼病的主要种类和防治方法——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原体)
544
切换pc版

病原体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是引起鲑蹲鱼幼鱼、鱼苗的急性传染病,其病原是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病毒颗粒呈正二十面体,六角形,无囊膜。病毒颗粒很小,绝大多数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形状。另外,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所以检测病毒存在的另一方法是观察病鱼病毒接种别敏感细胞中,再观测细胞是否产生病变。该病毒可在RTG-2、FHM、 CHSE-214、AS、RF、PG、SWT、BB、BF-2和其他多种鱼类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失去纺锤形,核浓缩,细胞质有颗粒,细胞从瓶壁上脱落。不过,对冰冻抵抗力强的细胞,即使发生核浓缩,仍贴在瓶壁上,形成网状空斑。在空班周围,健全细胞和变性细胞混杂在—起。在20℃培养时,空斑形成需2~3天。病毒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对乙醇、氯仿不敏感,对甘油很稳定,能在50%PBS甘油中长期保存,pH耐受范围为4~10,在PH5.9的酸性环境中一般较为稳定,用氯仿(100~200毫克/千克),福尔马林(2%),烧碱(2%),紫外线(254纳米)和γ射线(大于1000千拉德)处理,都可杀灭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