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饲养管理、观察鱼类活动、及早发现病情 切实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在饲养管理中,除了上述所提及的水质管理、放养密度等外,在进行施肥与投饵上,也应加以注意。特别在夏季,过量的施肥与投饵,不仅会使水质恶化,而且会引发疾病。如蛆闭的细菌性烂鳃病,往往是在30℃左有,纪领暴食几天后发生的*还有细菌性肠炎病,亦与饵料的质量与投饵量等有关。此外饵料营养成分不完全亦可引发暴发性疾病。如罗非鱼,在池塘养殖中一般病害较少。但在网箱养殖中,喂食人工饵料的罗非鱼易患营养病。病鱼肝淡黄,胆较大,胆汁颜色极浅,腹腔充满脂肪,腹水多。这种网箱养殖罗非色的营养性疾病多发生在气温逐步下降的秋季。对于该病可通过调节饲料的成分来控制。
池鱼是否正常,丰要根据鱼有无浮头、有无离群独游、鱼的体色、摄食量钉无变化、池中有无死鱼以及死鱼或异常鱼的症状等来判断。当病害发生后,采取对症下药与及早治疗的方法,对于防止暴发性疾病的形成极为重要。
就目前来说,负病的治疗方法主要还是采用药物治疗。对于寄牛虫疾病,一般采用全池泼洒杀虫药的方法。如杀灭车轮虫、料管虫、鞭毛虫等的传统方法是全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台剂(5:2).杀灭城、指环虫等用敌百虫,但这些杀虫药由于使用时间巳长,一些寄生虫对它们已产生了耐药性,因此研制与生产新一代低毒、高效的水产杀虫剂是当前防治寄生虫病害的当务之急。目前除虫菊脂类杀虫剂已应用仓水产养殖上,这类杀虫剂主要是用来替代敌百虫。对于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一般应采取“外消内服”的方法。所谓“外消”,即指令池泼洒一曲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等。所谓“刚RP,即根据不问的疾病把相应的抗生素、中草药等以一定的比例和剂量混在饲料中,再把这些药饵投放到发病塘。对于病毒性疾病,在发病早期,可用一些含碘消毒剂、中草药浸刑全池泼洒,并投喂迎合中西药的药饵。若病情已较为严重,则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差。对某些病毒性鱼病,可通过把原塘部分发病鱼的肝、脾、肾组织浆灭活后制成疫苗,然后再注射到该塘其余鱼(已发病的或还未发病的鱼)的体内以作治疗与预防。如草鱼出血病采用此法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不过对于大多数病毒性鱼病来说,目前的治疗效果一般不甚理想。
在药物的使用上,有以下几方面应加以注意。
(1)对症下药,不要滥用或乱用药物 滥用或乱甩药物,不仅耽误了病害治疗的时间,使病情进—步恶化,而旦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在鱼体内以及鱼类生活的水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其中既有病原菌,又有无害菌,其至有益菌。如鱼类肠道的细菌中厌氧茵占95%以上,这些菌对鱼类是有益的。如果不合理地大量使用抗生素,杀灭了这些厌氧茵,鱼类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导致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2)了解外用药的性质 一般地说,外用药在杀灭水中病原体的同时,也杀灭了水中的其他浮游生物,从而破坏了池塘的正常生态平衡。因此在泼洒杀虫或杀菌药后,皮根据水质的变化情况,对池水进行相应的调节。此外,在泼洒外用药前,要准确丈量池塘的体积。若用药量过少,难以保证治疗效果;用药量过大,则会引起池鱼中毒。在使用外用药时还应了解某些鱼类对药物的敏感性。如淡水白路、摄色等对敌百虫较为敏感,在养殖或混养淡水朗目的池塘,应禁用敌百虫及所有的有机磷药物。
外用药的使用还与水温、池塘的有机物量等有关。一般说来,气温高,药物毒性大。因此在高温季节,泼洒外用药的时间最好在下午5时后才进行。另外,在有机物多的池塘,外用药的效果往往有所下降。
(3)避免耐药性的形成 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较易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如由于校长期使用抗大素,60年代土霉素的有效剂量为1~2毫克/千克鱼,氯霉家为2~3毫克/千克鱼,而现在土霉素的有效剂量增至5~8毫克/千克鱼,氯霉素为10~20毫克/千克鱼。因此在治疗鱼病的时候,应采用几种药物交替使用或混用的方法来避免或延缓病原体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