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制度气候区划分区
742
切换pc版

全国种植制度气候区采用逐级分区和类型区划相结合的方法,划分为3个带。

1.0级带主要按积温划分(见表3—18) 实际上,这个界限不是绝对的,往往在一熟、两熟带间或两熟、三熟带间有过渡地区,如晋中盆地、四川盆地,正是介于这两者之间。为了避免繁琐,在0级带中不再划分过渡带,而将这些过渡地区的特征反映在一级区的划分中。

一熟带中,以作物生长旺季对热量的要求按最热月平均温度<18℃、18~22℃、> 22℃分为喜凉、凉温与喜温作物区,20~25℃为温凉作物区。并以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按年降水量<400mm、400 550mm、550~800mm分为干旱灌溉农区、半干旱农业区、半湿润农业区。

带中的土一2级区则热量结合水分并考虑地貌划分。每带内的各区划分的指标相同,不同带则不同。一熟带中一级区热量为最热月温度,两、三熟带中则为>0℃积温和20℃终止日。

2.区及命名 区名、包含熟制、作物、水热特性及地区和地貌特征等(图3—11、表 3—19)。

(1)一熟带 综合热量、水分、地貌和作物关系,将一熟带分5个一级区:

A.Ⅰ.青藏高原喜凉作物一熟轮歇区;

Ⅱ.北部中高原半干旱凉温作物一熟区;

Ⅲ.东部、西北低高原半干旱凉温作物一熟区;

Ⅳ.东北平原、丘陵牛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

Ⅴ.西北干旱灌溉温凉作物一熟、两熟区;

一级区中按作物的温凉属性和干湿要求,按≥0℃积温、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多平均值,分出11个二级区。

(2)两熟带 按指标≥0℃积温、秋季降温程度、年降水量、地貌、作物、可分为4个以两熟为主的一级区:

B.Ⅵ.黄海海水浇地两熟,旱地两熟、一熟区;

Ⅶ.西南中高原山地旱地两熟、一熟、水田两熟区;

Ⅷ,江淮平原麦稻两熟兼早三熟区;

Ⅸ.四川盆地水早两熟兼三熟区;

一级区中又以热量、水分、地貌和作物划分16个二级区。

(3)三熟带 按作物对积温的要求和20℃终止日以及水分、地貌等指标划分3个一级区:

C.X.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水田三熟、两熟区;

Ⅺ.东南丘陵山地水田、旱地两熟、三熟区;

Ⅻ。华南丘陵、沿海平原晚三熟、两熟、热三熟区。

一级区中又按热、水、地貌与作物分为5个二级区(表3—19,图3—11)。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