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套种农田
769
切换pc版

(1)增加生长季的利用率 黄淮海地区的黄河以北套种玉米比麦后复种玉米可争取 30d左右时间,即增加积温600~700℃,所以套种可采用中熟、中晚熟品种,而接茬复种只能采用早熟或中早熟品种。由于延长了生育期,则光能利用率(E%)也随着提高。一般情况下,麦套玉米中,小麦稍减产,而玉米增产较多,因而套种的全年增产潜力要大于复种,据在黄淮海地区研究与实践,就此一项持续增产20%左右。

(2)有较好的光合面积(LAI)动态 套种玉米农田截光率大,其特点表现为: LAI>1的日期开始早,持续时间长,抽穗后LAI衰减慢,成熟时LAI维持较大值。这主要与套种玉米生育期间所处的气候条件有关,一是苗期的温度适宜(15~25℃),二是抽雄后避过高温(>33℃)危害,三是水分供应好(抽雄前后正逢雨季)。

(3)农田截光量大 麦收后套玉米农田截光量大,对籽粒灌浆极为有利。玉米产量形成中70%的干物质是由抽一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LAl)与太阳辐射光而定。在试验中发现,麦收后1个月套玉米,LAI>2,夏播玉米只0.5左右。抽雄一成熟期辐射量比夏播玉米要多,比春播玉米也多19.4%(0.965kJ/cm2与0.808kJ/cm2)。而且可立体用光,增加光合面积,增加全田的光能利用率。 (4)作物生育季节与气候节律相吻合 首先表现为玉米需水最多时期,正逢雨季到来,同时可避过春播的卡脖旱和夏播的芽涝。在试验研究过程中,经历了旱、涝、凉等各种不利年型。特别是在特大涝、早年份,套玉米更显出其优越性。1959年北京地区特大涝害,夏播的颗粒无收,套播的还有一定收成;1960年特旱,但套玉米在拔节一抽穗期间有雨;1974年秋凉,夏播玉米灌浆不好,套玉米则受影响较小。可见,套玉米的稳产性较强。同时整个生育期特别是后期光温配合好,辐射量多,温度合适(20~25℃), 日较差大,则光温积大,利于灌浆,粒重日增长量比春播的高,茎叶中养分向籽粒运转也好,经济系数高。这表明黄淮海平原北部套播比春播和夏播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近年三茬间套得到发展,获得较高效益。

(5)节约用水,提高水分利用率 不同作物需水特性和根深不同,可利用不同层次土壤水,可一水两用,如麦黄水即为玉米的底墒水。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