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群体能充分利用光能,并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经济器官中,即减少无效光合生产。茎蘖成穗率是衡量群体有效光合生产比例的重要指标。减少无效分蘖提高茎蘖成穗率是高产群体调控的目标之一,茎蘖成穗率可作为群体质量的调控指标。穗数相近时,茎蘖成穗率高的群体产量高,但若穗数不足,即使茎蘖成穗率高,产量也不高。基本苗不同时,适宜的群体,茎蘖成穗率高,产量高。
研究表明,茎蘖成穗率除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外,还与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每提高1个成穗率百分点,可以增加1.02粒/穗或0.25克/千粒,说明达到高成穗率的各项指标为高可孕花率和高充实率奠定了基础。因此,在确定适宜穗数的前提下,提高茎蘖成穗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每穗粒数、千粒重,最终提高小麦产量。
另外,越冬时、高峰苗、最后成穗的苗情动态与茎蘖成穗率(42.8%~53.97%)相关分析表明,茎蘖成穗率与个体素质(单株茎蘖数)呈极显著相关,但与前期(越冬时)和最终茎蘖成穗数无显著相关关系,而与中期高峰苗成显著负相关,说明在稳定穗数条件下,高茎蘖成穗率的群体质量必须达到小群体、壮个体、控制高峰苗数、增加单株成穗数等指标。再从扬麦5号群体质量栽培试验分析,反映麦苗后期群、个体素质的指标同样与茎蘖成穗率成极显著相关,说明提高成穗率可以提高上3张功能叶面积,提高单茎茎鞘重,减缓有效、高效光合面积的衰亡,提高花后物质积累量,为提高籽粒产量奠定苗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