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为鳞茎和地上茎两部分。
1.鳞茎 百合鳞茎为无被鳞茎,是养分的贮藏器官,其大小因种类而异,小者100克以下,大者200一300克。鳞茎有宿根越冬、越夏习性,能够连续生长两年到多年。鳞茎又可分为母鳞茎和子鳞茎两类。
(1)母鳞茎 是一株完整百合地下部分鳞茎的总体,由2—10个子鳞茎聚合而成。
(2)子鳞茎 是由茎底盘上腋芽分化生长而成的新鳞茎个体。鳞片呈螺旋式排列,层层叠合,着生于鳞茎盘上,由数十片鳞片抱合而成为一个小鳞茎。
一般鳞茎由鳞片和鳞茎盘组成:鳞茎盘为极缩短的茎呈圆盘状,具有贮藏养分,发生根系,着生和支持鳞片,分生子鳞茎的功能,鳞茎盘的顶端生长点能抽出地上茎,等它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鳞片相继衰萎,地上茎开花结实。同时,鳞茎盆四周的腋芽相继分生成2—6个缩短茎,其四周亦形成数十片地下鳞片,并利用地上部茎叶制造光合产物,形成子鳞茎,多个子鳞茎聚合成母鳞茎,即为经济收获部分。
2.地上茎 分伸长茎与变态茎两种。
(1)伸长茎 由母鳞茎短缩茎的顶芽伸长,长出地面而成。一般惊蛰至春分出苗,立夏前后停止伸长,茎粗1—2厘米,高可达100一130厘米,不分枝,直立坚硬,表面光滑或有白色茸毛,茎基微紫色。百合茎必须经历两个长光照周期后,花芽才能分化。
(2)变态茎 地上伸长茎不生分枝,有的着生在地上茎的叶腋问。能产生圆珠形紫褐色“球芽”,或称“珠芽”或“百合籽”。有的着生于地上茎入土部分,如温度和湿度适宜、在茎节上还可生出白色“小鳞茎”,称为“仔球”。球芽及小鳞茎均可作为繁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