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害及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草鱼、鲢和鳙等养殖鱼类。该病广泛流行全国各地,在长江流域每年4~11月是中华如的繁殖季节,以5月下旬至9月上旬最盛,是我国危害严重鱼病之一,且常继发烂鳃和其它细菌性疾病。
(2)症状和诊断 病鱼呼吸困难,焦燥不安,在水面打转或狂游,尾绍常露出水面,故又称“翘尾巴病”。病鱼鳃上站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状,苍白无色,膨大处上面则有淤血或出血点。中华蹋的雌虫用钩钩在鳃丝上,像挂着许多小蛆,所以又叫“鳃蛆病”。寄生处易引起细菌侵入,致使鳃丝局部发炎、腐烂。
根据症状和病变情况及放大镜下检金白色虫体,即可作出诊断。
(3)病原及致病条件 主要病原是大中华绍寄生于草鱼和蛙中华绍寄生于城鱼和缩鱼。中华鳋雌、雄异体,雌成虫营寄生生活,雄虫和雌幼虫省自由生活。通过水体和工具传播此病。
(4)防治方法
预防: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以杀死水中的幼虫。鱼种放养时用硫酸铜和硫鞍亚铁,每1000千克水硫酸铜0.5克,硫酸亚铁0.2克,药浴20~30分钟。
治疗:硫酸钢和硫酸亚铁合剂(每立方米水硫酸铜0.5克,硫酸亚铁0.2克全池泼洒,或品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药0.5克,或鱼虫灾星(15)型全他泼洒,每亩油水深1米用药50~1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