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养殖期间的防病措施
993
切换pc版

1.提早放养,提早开食

把春季放养改为冬季放养,是总结过去春季放养多发鱼病后的重要改革措施。因为春季放养时水温已上升,病原体开始生长繁殖,而鱼类经过越冬,体力消耗太大,体质瘦弱,鳞片松动,鱼体易受伤,病原菌就容易趁虚而入,使鱼发病;而冬季水温低,鱼类体质肥壮,鳞片紧密,不易受伤。即使有些鱼体在运输、放养时受伤,但这时病菌也处在不活跃状态,鱼类有充足的时间恢复创伤。到春季水温上升时,放养鱼类便会提早开食,进入正常生长,增强了抗病力,也就不易发病了。

2.合理混养和密养

合理混养和密养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之一,也是预防鱼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放养鱼种密度相同、环境条件相同、管理水平相当的条件下,放养单一鱼种的池塘比多种鱼类混养的池塘发病率高,而且鱼病发生后较难控制。因为不同鱼种的寄生物不完全相同,某些寄生物只能寄生于某种寄主,由于混养的原因,就使得这种鱼的个体密度稀松了,相互之间传染性也降低了。所以无论从提高单产或是预防鱼病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改提倡鱼类的混养。

在密养的情况下,特别在过密的水体内,鱼类容易接触而使病原体互相传染。在有病原体的情况下,鱼类密度大的比密度小的水体内,鱼病更容易发生和发展。因此,在高密度养殖的池塘中,养殖者应掌握适当密度,并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高度密养而相应措施(如投饵量、增氧设备等)跟不上的话,常常会适得其反,使鱼类生长缓慢,鱼体消瘦,抗病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在炎热的夏季,更会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引起“泛池”。至于怎样的密度和混养搭配比例是比较合适的,应该根据鱼池的深度、水源条件、水质好坏、饵料供应情况和饲养管理水平等来决定。

3.鱼种放养时注意事项

鱼种放养时应注意池水、天气和鱼种三方面的情况。

首先,放养时池水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水质肥沃,水色正常,以绿藻、硅藻、金藻为优势藻种形成的绿色、黄绿色和褐绿色,且不含敌害生物,无丝状体藻类过量繁殖。池水pH应在7.5左右,超过此范围应以换水方法解决,或以生石灰调节。鱼池水温与运输水温尽量一致,温差一般不超过3℃。用充氧鱼苗袋运输时,如果池水水温过低,应将运输鱼苗袋不开口直接放入鱼池,约15—20分钟后,待运输水温与鱼池水温基本一致时再开口放鱼;若用敞口容器运输,必须先用池水慢慢向运输容器中兑水,待运输水温与鱼池水温基本一致时再放鱼。这一点是必须要注意的,尤其对于放养乌仔时,更为重要。笔者在多年的服务过程中,多次遇到因放养时不注意水温差,而导致鱼苗大量死亡的现象。1999年,山东新泰市东周水库有一个养殖户购买了20万尾鲤鱼乌仔,5月上旬正午运输,下午2点多钟放入水库网箱。放养时没有调温,结果当天下午开始出现死亡,三天内全部死光。

其次,放养时气温要适宜,无寒流,无大雨,无大风。最好选择晴天的上午,有微风时,要在池塘的上风头放苗。千万不要在傍晚放养,傍晚放养会使鱼苗在半夜因缺氧而死亡。

放养时,还要注意鱼苗或鱼种规格达到养殖的要求,体色正常,体表干净,无黏附物,游动活泼,反应灵敏,无伤无病无残。大小整齐,同一鱼池要放同一来源的鱼种。如同一鱼池的来源有困难,也最好是同一地区的,千万不要一池鱼七拼八凑;否则,因各地运来的鱼体大小、肥满程度、抗病力等都不同,造成饲养管理上的困难,容易导致鱼病。

4.做好“四消”

即“鱼体消毒、饵料消毒、工具消毒、食场消毒”。

(1)鱼种消毒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即使最健壮的鱼种,也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病原体。为防止这些病原体在新塘中传播开来,鱼种入塘前必须进行浸泡消毒,以杀灭皮肤和鳃部的细菌和寄生虫。3%~5%的食盐水对水霉有一定的预防效果。用漂白粉与硫酸铜混合使用,除对小瓜虫、粘孢子虫和甲壳动物无效外,大多数寄生虫和细菌都能被消灭;高锰酸钾和敌百虫对单殖吸虫和锚头蚤有特效。消毒药物、浓度和浸泡时间前面已有介绍。

(2)饵料消毒

除商品饵料外,病原体往往随饵料带入,因此投放的动植物饵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能先进行消毒。一般植物性饵料,如水草,可用6克/m3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钟;动物性饵料,如螺狮等一般采用活的或新鲜的,洗净即可;肥料最好先进行腐熟或加入1%的生石灰处理一段时间后,再投入池塘。

(3)环境卫生和工具消毒

经常捞除池中草渣、残饵、水面浮沫等,保持水质良好。及时捞出死鱼和敌害生物并妥善处理。鱼场中使用的工具如果不能做到分塘分用,则应在工具用后放入10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分钟或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再妥善收藏,防潮防虫。

(4)食场消毒

食场内常有残渣剩饵,残饵的腐败常为病原体的滋生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尤其在水温较高时,最易引起鱼病流行发生。所以除了经常注意投饵量应适当、每天清洗食场外,在鱼病流行季节,每周要对食场进行一次消毒。

食场消毒多用漂白粉,方法一是挂篓(袋)法,二是洒播法。挂篓法是用密的竹篓(或密眼筛绢袋,布袋易被腐烂)装漂白粉100—150克,分散挂于食场附近,如草鱼的三角草框、青鱼的食台等。为使竹篓能沉于水中,可在篓底放一小石头,沉入水中的竹篓要加盖,以防漂白粉溢出。每天换一次漂白粉即可。洒播法是将漂白粉直接洒在食场周围,其用药量没有严格规定,可根据食场大小、水的深浅等酌情放药,多放些一般不会危害鱼类,因为如果鱼忍受不住,即自行游开。食场消毒要根据水质、季节定期进行,鱼病流行前,要勤消毒。

采用挂篓(袋)法进行食场消毒时应注意:

A.选择药物时,鱼对该药物的回避浓度要高于治疗浓度。如鲢对硫酸铜50%的回避浓度为0.3克/立方米水体,而全池遍洒的治疗浓度一般0.7克/立方米水体,所以此法就无效,挂篓(袋)法不应选择硫酸铜,而敌百虫和漂白粉则可用。

B.浓度要合适,太高鱼不来吃食,太低不起作用。所以第一次挂篓或挂袋后,应在池边或网箱边观察1小时左右,看鱼是否来食场吃食,如果不来吃食,表明药物浓度太高,应适当减少挂篓或挂袋的数量。一般挂3-6袋,每袋漂白粉150克或晶体敌百虫100克。

C.为提高治疗效果,挂袋前一天要停食,并在挂袋几天内喂鱼最喜欢吃的食物。而且,投饵量应比平时略少一些,以保证鱼在第二天仍来吃食。

D.如果鱼平时没有定点摄食的习惯,那么应先培养定点摄食的习惯再用药,一般驯化鱼定点摄食需要5—6天。

5.投饵应“四定”

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饵时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不仅能有效地防止饵料浪费,也避免了残渣剩饵污染水质,起到了改善环境、预防疾病的作用。

定质,是指投喂的饵料要新鲜和有一定的营养,不含病原体和有毒有害物质。近几年由于饲料中添加的喹乙醇引起的鱼类应激性出血病已屡见不鲜,商品饵料中的有害添加剂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定量,是指每次的投饵量要均匀适当,一般应以3—4小时内吃完为标准,如果有剩余的饵料,应及时捞出,不能任其在池中腐败变质,败坏水体。

定位,是指投饵地点要相对固定,使鱼养成到固定地点(即食场)摄食的习惯,既便于观察鱼类动态。检查池鱼吃食情况,而且在鱼病流行季节,又便于进行药物预防。

定时,是指同一池塘,每天投喂时间要相对固定,使鱼形成定时摄食的习惯。当然,定时投喂,也不是机械不变的,可随季节、气候作适当调整。如网箱养鱼,一般春季一天喂四次,而夏季一天喂6—8次,在时间上就应有不同;如果早晨有浓雾或鱼类浮头或下大雨,就应适当推迟投饵时间。

6.日常管理

养殖期间,每天要多次检查鱼池,注意“三看”,即“看水、看天、看鱼”。

看水,要看水的透明度的变化、看水色的变化、看水中动植物的变化,对养殖不利的变化,要及时采取措施。如透明度低于25厘米,说明水太肥,要及时加注新水;水太清,则要及早施肥。

看天,要看天气变化,如夏季高温季节,傍晚蚊蝇低飞、天气闷热,可能要下雨,就要预备半夜为鱼池增氧;连绵阴雨,就需要准备好随时增氧。

看鱼,要看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体表状况等,如果有鱼在水中频繁跳动,或沿池边狂游,或头上尾下游泳,可能是有寄生虫;有鱼在投喂时不摄食,沿池边漫游,可能是饵料不适口,或投喂量过大,或身染疾病等原因;有鱼头部发黑,或体色有异常,可能是患病,这些情况都应及时诊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要经常注意水质,定期加注清水及换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及高溶氧;定期遍洒生石灰、小苏打,调节水中PH值(生石灰还有提高淤泥肥效、杀菌和改善水质的作用); 勤除杂草,勤除敌害和中间寄主(螺类等),及时捞取残渣剩饵和死鱼;定期清理和消毒食场,制止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在主要生长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使池水充分混合,让上层的溶氧到下层去,下层淤泥无氧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逸出水体,防止鱼类中毒;在主要生长季节,晴天的中午,还可以用泥浆泵吸出部分淤泥,以减少水中耗氧因素,或将塘泥喷到空气中再洒落在水的表层,每次翻动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一半,以改善池塘溶氧状况,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形成新的食物团,供滤食性鱼类利用,增加池水透明度。

7.利用水质改良剂改良水质

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经常用光合细菌、玉垒菌、麦饭石(每亩50公斤)、沸石(每亩20-30公斤,严重污染每亩50-500公斤不等)、膨润土(每亩50-100公斤)、明矾、钢渣(高温污染严重的池塘每平方米1-2公斤)、过氧化钙(每10天5-10克/立方米)等水质改良剂改良水质。

8.小心操作,防止鱼体受伤

鱼体受伤通常是鱼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所以,在日常生产中,拉网、倒池、放养、运输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巧、快捷,小心操作,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杜绝病原菌或寄生虫侵袭的机会。对受伤的鱼,一定要挑出,浸泡消毒后另池饲养,直至痊愈后才放回正常饲养池。

9.定期药物预防

养殖过程中,定期进行药物预防是必不可少的。池塘中,每隔10—15天,每亩水深1米使用20—25公斤生石灰,既可改良水质,又可杀菌防病,是通常使用的预防措施。用中草药扎成小捆,放在池中沤水,也是不错的选择之一。如:乌桕叶沤水防烂鳃,楝树枝沤水防车轮虫病等。使用挂篓(袋)法,在食场周围形成一个消毒区,利用水产动物来摄食,反复通过数次,达到预防目的。在网箱养鱼中,使用此法比其它方法方便。

鱼病多发季节,还需经常使用体内药物预防。一般采用口服法,将药物拌在饵料中投喂。注意:

(1)饲料必须选择鱼最爱吃的,营养丰富,能碾成粉末的,而且制成药饵后的浮沉性,和鱼的习性相似。比如,草鱼要用浮性的米糠等,青鱼要用沉性的菜粕等。

(2)颗粒料要有足够的粘性,在水中1小时左右不散开,鱼吃下后又易消化吸收。

(3)饵料颗粒要大小适口。

(4)在计算药量时,除了尽可能地估计病鱼的体重外,对食性相同或相似地其它种类的鱼也要计算在内;而大小相差悬殊的,即使是同一种鱼,那大鱼体重也可不算在内,但在投喂药饵的周围必须设置栅栏,只允许小鱼进入药饵区。

(5)投喂量要比平时少2-3成,以保证天天都来吃药饵,并将药饵吃完,连喂3—6天。

10.人工免疫

人工免疫,就是用给鱼注射、喷雾、口服、浸泡疫苗等人工方法,促使鱼获得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目前,在草鱼的出血病、鳖的各种细菌和病毒病、对虾的疾病和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败血病的防治过程中,免疫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越冬前要作严格处理

鱼种越冬前要大小分养,严格消毒,加强投喂。有伤有病个体要挑出单独养伤养病,痊愈后再入越冬池或网箱。如果不加处理,让养殖鱼在池塘或网箱中自然越冬的话,第二年一开春,一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导致养殖鱼陆续死亡。这种事件在以前已经无数次地发生过了。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