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害及流行情况 本病有二种类型,肠炎型和体表溃疡型。前者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下的罗非鱼,特别是10克以下的椎鱼,累计死亡率可达20%~30%。后者发生在工厂化养殖和越期的鱼种和亲鱼,严重发病的鱼池感染率可达50%以上。
(2)症状和诊断 肠炎型表现为肛门红肿,肛门附近皮肤发红,肠道充血发红。体表溃烂型表现为病色体表充血,鳞片脱落,呈现班块状溃烂,肌肉外露,严重时溃烂成洞穴状。
根据流行情况及症状作出诊断,必要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3)病原及致病条件 该病内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此菌为条件致病菌,在高密度养殖,鱼体损伤或曾感染过寄生虫,水质条件差,溶氧低时,病原茵繁殖快,极易暴发此病。
(4)防治方法
预防:鱼池生石灰清塘消毒,去除过多淤泥,慎防色体受伤,及时治疗寄生虫病。越冬期应加强饲养管理,水温维持在20℃以上,投饵应少而精,及时捞取残饵。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泼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20~30克,使水呈微碱性。
治疗:全池泼洒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0.5~1克,一次,连续2天。内服氟派酸,每天每100千克鱼每天1~2克,拌饲投喂,连服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