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根据不同花卉的生育需要,为其创造适合生长的环境。在环境因子中最重要的是气象问题。其中又以温度、光照、湿度与空气的综合调控为首要问题。
(一)温度的调节
温度调节通常分为加温和降温,对于露地花卉有效的加温方法一是在田间设风障挡寒,风障的前檐多为2.5~3.5m高,前后檐为600角,便于日光射入。风障设在当地寒冷空气的入侵方向,风障垂直于来风方向。二是覆盖,生产上使用较多的是地膜覆盖。冬季晴天可增温7℃左右,阴、雨天气约可增温4℃。近年生产上也常常采用小拱形塑膜棚,夜间覆一草帘以防寒。
设施生产的花卉,有的采用大棚或温室,棚内和室内不加温,只利用日光和一些保温措施,进行周年生产。另一类加温温室,是在日光温室内,当冬季温度偏低时,常用的有烟道加温、热水加温、蒸汽加温、电热加温以及红外线加温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设施内温度。
降温是一些忌热花卉生产的重要环节。简便的降温方法是在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搭设荫棚,加上地面喷水。设施内降温多为加强通风,利用水帘子蒸发降温。仙客来、球根海棠、倒挂金钟等在南方越夏时,普遍需要采用局地降温措施。
(二)光照的调节
花卉生产栽培中常需要调节光照,主要是调节日光光照度、增加或缩短光照时间等。遮荫是调节光照度的主要方法。在遮荫条件下温度也相应降低了。多浆花卉和喜光花卉不需要遮荫。喜阴花卉如兰花、秋海棠类和蕨类植物等必须适度遮荫。夏季要求遮荫时间更长,遮荫的程度也更大。一般温室花卉夏季要求遮去日光的30%~50%,而在冬季则不需遮荫。春秋两季仅在中午前后需遮去强烈光照。最喜阴的一些蕨类植物更要求遮去全部直射光,才能生长良好。增加或缩短日光光照时间,通常用于花卉异地引种的驯化和催延花期。
(三)湿度和空气的调节
露地栽培的花卉,调节水分的主要工作是在栽培前改良土壤的持水性和排水能力。采用增加有机肥或疏松介质的方法,提高土壤水分保蓄量。当花卉植物遇干旱时,及时补充降水的不足,保持土壤适宜的有效水分。降水不均造成的短时湿涝,须在雨季到来之前做好应有的排涝田间工程。花卉的盆栽生产,是水分管理的难点和重点。
盆栽花卉须有良好的水分管理才能生存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否则,水分失调,盆花可能死亡或失去观赏性。首先,盆栽花卉给水量要恰到好处,最忌浇半盆水湿润未及盆底,或水大而从盆底溢出。同时,根据季节浇水的原则是,春季每天1次,9—10时;夏季每天2次,7时左右和19时左右;秋季每天2次或1次,8时左右,16—17时;冬季每2~3d甚至每周1次,10一11时。浇水还要考虑天气条件。气温高或大风天蒸发量大,应多浇水;气温低或阴天可少浇水;雨天一般不浇水,有时雨水过多则应遮盖以免过涝。盆花浇水还要充分考虑花卉习性和生长情况,一般原则是喜湿植物宜适当多浇水。叶面粗糙多毛、叶小或生长缓慢的花卉可少浇水;叶大或生长旺盛的宜多浇水。初花期适当增加浇水,但结实和休眠期则宜少量浇水。
园林花卉对水质的要求较高。以酸碱度(pH值6.0~7.0即微酸性至中性, 电导度低 (<0.5mmho/12111)的灌溉水为好。普通的自来水需放置一段时间,可以使其中的氯气散发掉,以免氯与土中钠产生盐(NaCl)而伤害花卉。在pH值偏高(2>7.0)的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酸,如柠檬酸、醋酸(食用醋)或酸性化学物质,如硫酸亚铁,使其pH值达到6.0~7.0为宜。大面积生产的盆花宜采用滴灌或盆底引吸的方法,可肥、水同时供应。
根据各种花卉在不同时期对空气湿度的要求进行湿度调节。如新移植的幼苗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以减少蒸发防止萎蔫;兰科植物、蕨类植物、天南星科植物以及其他热带雨林植物,也需要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才能生长良好;佛手在开花时如遇空气干燥常会落花、落蕾;而仙人掌科植物及其他多浆植物在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中常会发霉腐烂。用以增加空气湿度的方法是遮荫、喷水或覆盖、挡风等;降低空气湿度的方法是加强通风换气。
空气调节在生产栽培中是不容忽视的。首先,露地花卉及温室花卉生产的基地一定选择在远离工厂废气的无公害地区。其次,空气中氧气虽不致缺乏,但必要的换气和室内通风设施的启动,将新鲜空气引入花卉生育环境, 日益引起园艺界的重视。在阳光下温室植物很快就会吸收室内二氧化碳(CO2),浓度将下降到100uL/L以下,阻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近年在温室中采取补加二氧化碳的措施,对提高花卉产量和质量有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介绍,增加收益显著的有香石竹、月季、菊花等,而且冬季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加4—5月份的产量,并可提高花的等级。在晴天采用不含硫的二氧化碳,补加到温室内使室内CO2浓度达到1000~1200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