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缩叶病
(1)症状 嫩芽感染,所萌发叶里波纹状皱缩.肥厚,卷曲.病部红黄色、灰黄色或红褐色,后期肥厚病部表面生灰白色蜡屑状粉质霉。随后病部变褐萎蔫、发脆易破、病叶焦枯提早脱落。常造成二次萌叶,削弱树势。展叶后受侵染叶可局部表现症状。新梢病部肿胀,黄绿色或灰绿色,有时发红。病梢节间缩短,叶卷曲丛生,严重时枝梢枯死。幼果病部肿胀,红黄色,随果实长大变褐龟裂,提早脱落。
(2)发生特点 真菌引起,为害碧桃、桃、幡桃、扁桃和油桃。冷凉高湿利于发病.春寒多雨,雾重湿大发病重。气温高于21℃发病轻。病菌每年只侵染1次,而且只为害幼嫩组织。桃芽膨大到展叶期最为感病。早熟品种发病比中晚熟品种重。
(3)防治方法 ①清园。在产生灰白色蜡屑状霉之前摘除病叶,剪去病梢,坚持连续进行数年才能见效。⑨铲除剂。在桃芽膨大但未露红前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l:160波尔多液。喷洒铲除剂要与清园工作配合进行。近年有介绍在秋季桃树落叶后喷1次2%一3%硫吱铜液,到第二年早春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效果良好。③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及时灌排,增施肥料。因病严重落叶的要及时
追施速效磷钾肥以恢复树势。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600—1000倍液,80%代森锌600倍液等。主要防治早春的侵柒,但春凉多雨,桃树感病期拉长,要相应增加用药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