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条件与种植制度
481
切换pc版

1.热量 如前所述,种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涉及到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气候,而在气候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热量和水分。在一个地区,一年内能种几季,热量是第一位限制因素,热量可用生长期的长度表示。某作物(品种)从播种至成熟要求一定的温度累积(活动积温),这比生长期的日数较准确地反映作物生育与温度的关系,因此,该地区的积温能否满足所种作物全生育期对热量的需要(表3—13),这是确定该地区种植制度首要因素。作物生育进程要求一定的高温或低温条件。一般喜凉作物,冬季只能承受一定低温值,温带多年生作物早期要求一定的低温(0~10℃),才能进入生殖阶段,而生长旺季要求较高的温度(18~22℃) (表3—14),温度的季节变化同样影响作物的组成、熟制及种植类型。此外,秋季降温速度,即20℃终止日期出现的早晚,影响积温的利用率也是部分地区复种的限制因素。

2.水分 在热量有保证的条件下,一地能否一年两熟、三熟以及对间套复种类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水分条件。由于一年两作, 比一作多1倍耗水量,因此,在年降水量<800mm的地区间套多种类型则决定于灌溉补充水的可能性, 由于降水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作物种植类型,如黄淮海地区在旱地可种植小麦的两熟区中,在3—5月降水量高于150mm和年降水量大于900mm的地区才能稻麦两熟(表3—15、16)。

此外,由于地貌、土壤的差异、水热的不同也会造成种植制度的差异。

3.光 作物产量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太阳辐射是光合作用的能源。一定的光、温、水在同一季节内配合良好,才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才有利于产量形成。

①相同水分条件下辐射收入量不同,干物质生产量不同,如图3—10所示。同在占田持量80%的土壤水分条件下,由于日辐射量不同,形成的玉米干物质与最大可能量的比值明显不同,可差2倍之多。

②水分限制光能利用,在同样辐射条件下,不同湿度下,干物质产量不同(图3—10):

③地带性的气候特点影响光能利用,热带地区温度全年高,多年生作物连续生长,形成茂密的树冠,可最大限度地截获太阳能,甘蔗、可可、油棕等在热带的广泛种植,年产量相当可观。但实际上在低纬度地区,可能的生物学产量比中高纬度要低, 因热带夜间温度高,力口大呼吸作用,从而减少了光合产物的积累,并且云量多、水汽多,辐射量减弱,因而地面接受的辐射少于温带,如7月份印度的马得拉斯(13°N)为1.842KJ/(cm2•d);加利福尼亚(36°N)为2.847ld/(cm2•d),阿拉斯加的弗尔柯克斯(64°N)为1.884kJ/(cm2•d)。

中国西北、青藏高原辐射很强,提供了一季作物生产条件,但温度较低,虽日较差大,光合产物仍比起华北(辐射总量虽较少,而温度条件较好)为少。华南辐射量较少,全年气温皆高于O℃;光合产物在全国最高。长江流域辐射量更少些,但全年气温较高,温度效应大,光合产物量也大。在生长期长,大于O℃积温越高的地区,光能利用率更高些(表3—17)。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